2021-4-10 | 幼兒教學論文
一、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幼兒教師要懂得傾聽幼兒語言,給予幼兒正確的回應,加強與幼兒的互動交流,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使他們學會圍繞話題展開討論,幫助他們積累良好的生活經驗,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身愿望
幼兒教師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尊重幼兒的身心發育特征,注重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選擇合理有效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滿足幼兒的心理發展需求,并采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幼兒感受到與人交流的樂趣。同時,教師要及時發現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表現出的缺點,給予幼兒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避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壓抑和挫敗,為激發幼兒積極性奠定基礎。此外,教師要引導幼兒正確表達自己,并在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中提高綜合幼兒的綜合素質。
三、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閱讀活動是促使幼兒交流經驗、分享體驗的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通過閱讀活動,可以引發幼兒新的認知沖突,構建幼兒新的認知體系,促使他們在共同分享的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具體做法為:在“低結構”活動中投放與閱讀材料相應的錄音,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傾聽錄音,培養幼兒傾聽的能力;在“高結構”中要求幼兒回憶剛才聽過的內容,引導他們針對傾聽材料提出疑問,以加強幼兒與教師的良好互動;在“高結構”活動結束后,將相關材料投放到語言區,讓幼兒自主參與閱讀活動。
四、創設真實的社會實踐活動情境
語言教育必須以生活為基礎,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載體。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我們應精心設計趣味性教學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語言積累。幼兒的年齡較小,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為此,幼兒教師要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幼兒參與趣味性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社會實踐活動實際上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意在通過活動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幼兒在真實場景中獲得進步、體驗成功。首先,教師應在活動開展之前引導幼兒與伙伴互動,并在互動中解決人員分工、任務分配等問題;其次,在活動過程中應注重幼兒與環境、與他人的良好互動,促使幼兒交流能力得到發展;最后,要引導幼兒在活動結束后進行總結,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回憶,以開發幼兒智力,鞏固活動成果。例如在組織實踐活動“小紅帽在行動”時,活動主題為“畢業典禮大行動”,在教師引導下,幼兒經過商討最終形成三個小組,組名分別是:資金小組、接待小組、節目小組。在具體活動過程中,這三個小組的成員明確分工協作,并積極在相應的環境中與人互動交流,圍繞自己的任務大膽提問,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并開始學著與其他小伙伴商討問題。例如,資金小組在回收垃圾時,對于一大堆垃圾只賣了15元錢感到非常困惑,于是他們開始與廢品收購人員討價還價,最后多賣了一元錢。這一行為不但增強了幼兒的成就感,而且有效提高了他們在交流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采用直觀教學法豐富幼兒語言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靈活運用直觀教學法,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觀察和發現,為幼兒參與實踐活動創設條件,鼓勵幼兒多聽、多看、多說、多想。實踐表明,只有充分調動幼兒各個感官的感知能力,增強他們對周圍世界的感官認識,才能最大限度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而認知范圍的擴大,又能豐富幼兒的語言。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共同發展,根據幼兒的感知水平,為其創設相應的表現機會,不斷豐富他們的生活內容,拓展幼兒的知識面。
六、采用情境游戲刺激語言發展
語言和思維的發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語言在思維中的作用是參與思維形成,如果幼兒有了表達欲望,但由于語言發展沒有跟上思維的步伐,就會導致幼兒膽小、羞怯,不敢表達自己的愿望。而利用游戲活動,可以改變幼兒的這一現狀,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方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無拘無束、輕松愉悅,語言自始至終都伴隨游戲,為幼兒表達自身想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因此,我們可以采用游戲活動來刺激幼兒的語言行為,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是一項艱巨而系統的任務,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針對幼兒年齡特點制訂良好的教育計劃,鼓勵幼兒多說多練,并利用多樣化活動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本文作者:馬俊 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涂山花園小騎士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