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財務管理論文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缺乏執行力
財務管理中的資金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項,必須按照財務制度來進行,但是部分事業單位經常出現如下情況:
1.資金管理松懈。這個是由于單位領導及財務人員對當前財務法律法規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財務人員雖然具有財務從業資格,但是思想意識淡漠??傉J為自己單位的錢就可以隨便花,不受財務制度的約束,不受會計核算部門的財務監督。對支出項目朝令夕改,隨意變動,對專項資金隨意挪用,無視法律法規。
2.把關不嚴。報銷是滋生不合理、不合法票據得到報銷,造成國家財產流失,養成一貫腐敗成群現象的根源,福利是個別單位進行腐敗或者給沒有票據的人員報銷的一個代名詞,也是部門進行圈錢的冠冕堂皇的聚寶盆,形成了嚴重違規的“小金庫”。這嚴重違反了“票款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等財務管理規定和法律規定,為什么能腐敗,為什么腐敗了沒有辦法查,是因為我們得制度在疏堵方面互相矛盾,你查我辦,你辦我疏,這個連社會一個不怎么懂事的孩子都能弄明白的事情,一個隨便就能被拉下水的大官是怎么腐敗的呢,我們自己又做了什么呢,值得商榷。
3.控制不力。就是單位內部控制力以及執行力不夠,使得財務控制得不到有效落實,主要體現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手段缺乏合理性。職務管理混亂,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使其執行力大打折扣,相互制約、相互牽制的關系被打破,規章制度就形同虛設,很難得到有效控制。具體表現在單位的財務人員既是財務會計,又兼辦公用品的采購,造成一些會計核算和會計審核流于形式,所謂的會計事前、事中、事后審核監督就難于落實,控制就更加沒有好的措施了,這個就是領導們的特權造成的。有章不循,制度“印在紙上,掛上墻上”,為應付有關部門檢查的形式。這個也是上級領導的檢查特權造成的,墻上有,就可以了,給下面的部門實行內部控制名存實亡了。這樣越來越厲害,部門越來越富有,油水越來越多,造成浪費現象,類似超標購買小汽車、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進行高檔消費,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形同虛設的支出項目就嚴重超額了,比如會議費、招待費、車輛燃修費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公眾形象。
(二)事業單位業務水平不強,核算不到位
1.固定資產賬務損失嚴重。目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對購進的固定資產實行不登記手段,只是到時候弄一個支出就可以了。對國有資產的處置也是隨心所欲。還有就是沒有經過任何批準,部分固定資產對外出租了,資金流向也成謎團,好一點的來一個興辦經濟實體,成立另外一套財務手續;更危險的是固定資產被轉讓,被拍賣,不經過任何的評估,問題出來了,有幾個得到解決的呢!最后再來一個沒有任何程序的報廢,造成固定資產大量流失。這些還是可以查的,有些就不好意思查了,就是許多流動性強的貴重資產,如照相機、攝像機、便攜式計算機等不加管理,被個人長期占用,到時候來一個折舊報廢。
2.往來款項的管理混亂。呆賬、壞賬也許是財務工作者經常要去解釋或者不用解釋的名詞,這部分賬務占有流動資產的50%以上。呆賬、壞賬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產生的原因,比如采購收支糾紛;貸款擔保產生的銀行抵扣等造成的呆賬、壞賬,多少是因為業務本身造成的,多少是因為個別人的本人原因造成的,也許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
(三)管理混亂,滋生腐敗
“松,散,亂”是目前財務管理的一個形象縮影,雖然這樣,但是有的單位領導人還不以為然,說的在說,做的做得更厲害,更有甚者,對工程投資項目盲目決策,缺乏對項目本身的科學論證和有效的項目分析,整個決策執行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控制,就會出現類似不按規定進行公開招投標,或者進行暗箱操作,在表面上制造一種公開、公平、公正的假象,實際上是早已為了個人回扣內定了中標者,堂而皇之地將公款裝入了個人的腰包,腐敗現象嚴重。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不定期領導考核,不定期財務核查,提高監督職能
主要涉及到對財務的核查,不僅僅是賬面核查,要對賬面反映的實際問題就行核查,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執政時一個方面,督政要成為一個常態,不然問題根本得不到解決。在財務上做到賬賬相符、賬物相符,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登記制度;為保證財產的安全、完整,要對固定資產要定期和不定期進行盤點,嚴格執行財產清查制度;完善固定資產的入庫驗收、保管、使用、交接以及處置制度,對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損壞和浪費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責任,區別情況進行按責賠償。
(二)業務培訓,法律意識提高,雙管齊下
我們可以加強對個別單位領導的法律知識和財務管理制度培訓,使他們嚴格把好用人關,堅持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高會計操作水平。全面學習會計法律法規,按照會計政策執行,加強對專項資金的使用監督檢查。
(三)從源頭抓起,反腐常態化,就認為你有問題
對事業單位的主管領導和主要負責人要建立健全項目監控制度。基建、維修等工程項目所需要的資金量往往比較大,所以工程項目從可行性研究開始一直到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必須接受全過程審計監督,并在陽光下運行,終身接受舉報和核查。
(四)提高會計職能,審計常態化
會計職能的轉變會更加促使會計工作的法制化發展,充分發揮審計機關的整體職能作用,把會計審計工作作為一個常態化工作進行,充分把行政事業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對各項審計進行審計資料、審計信息的共享,充分發揮審計機關的整體作用,提高審計的效率和質量,通過審計監督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
本文作者:楊震 單位:大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