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學科學化
教育學界目前不少人就將教育實踐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很缺乏信心,有的持保留態度,有的甚至明確表示反對。原因是他們認為,受教育者學習的東西來自各個方面,非常細化,不能籠統混為一談,如果只談教育學,不能很好地學到知識,他們對這種規律研究得不夠深入,認為教育學是一門沒用的學問,不值得深入研究。事實上,教育學的確沒能很好地提供技術和規范的知識體系,它的意義就在于廣泛的研究人存在的意義,生活的本質,是對生命的詮釋和探詢。那么對于這樣的大的籠統的學科,我們應該怎么去研究科學化呢?首先,我們必須是用人文的方式研究和把握他,重點研究教育學的價值。但是必須申明,教育學并不是凌駕在基礎學科之上的,如果將倆者割裂開來就錯了,教育學可以指導基礎學科的發展,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
要將教育學科學化,是有效運用教育學指導我們的最佳途徑,具體方法即研究教育哲學問題,堅持正確的原則和價值觀,通過學習民族歷史,和研究現代主流社會觀念,來掌握教育學的基本原理。教育學是一門科學,是一門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學科,只有將教育學科學化,學古通今,我們才能讓教育學健康發展,更好地指導我們現在。
二、教育學知識的運用
教育實踐不僅有賴于教育學科學水平的提高,還有賴于對教育學知識的正確運用。教育規律經常不是線性的,正如其他社會科學知識一樣,教育學中社會科學形態的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相比,前者通常揭示一個適當的范圍,而不像自然科學知識一樣精確和準確。比如,自然科學可以精確計算出第一宇宙速度為7.9km/s,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不能小于這個速度。然而,當我們研究教育公共支出與GDP的關系時,得出的結論通常是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在一個幅度(比如4%~6%)內比較合適。決策者使用這個研究結果時,還需要考慮政治以及其他社會因素,通過法定程序,在這個幅度內做出決定。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教育學本身的特性確實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是因為他是將教育學的一些原理通過一些方法轉換在實現對教育活動的指導。這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那么不足之處都是哪些呢:一是教育學本身是一種指導科學,揭示很多的規律,我們通過得出這些規律,來修正我們自己的行為。但是本身又不準備一定的標準,所以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舉例說明:每個同學是不一樣的,每個同學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所需的時間也不同,那么教育學對這些孩子的指導所產生的效果必然不同。二是教育學本身是抽象的,而實踐過程中教學方法等是有情景有道具有故事跟進的,這就造成教育學本身枯燥乏味,不易于讓你學習和理解。基于教育學這兩點不足,我們作為教學工作者,應該力求運用更多更好的方法來彌補這個不足。
目前很多人認為學習和了解教育學沒有用,因為他們認為教育學并不能帶給他們真正的知識,這一點在指導現實存在中是有局限性的,不能回答實踐中的所有問題,是教育學的特性。舉例:古代《弟子規》這樣的古人古訓,現在兒童教育中應該讓孩子學還是不學呢?家長面臨前所未有的困惑,事實上沒有正確和錯誤,合適的就是最好的。有的孩子喜歡讀誦,并且能學習到一些道理,這樣的孩子屬于教而知之型,是可以培養的類型。那么還有一些孩子,讀不懂也做不住,學習起來不僅沒有效果,還會產生學習的厭煩情緒。這樣的孩子屬于教而不知的類型,那么強迫他們學習就是錯誤的。諸如此類這樣的問題,我們是不能很好通過教育學來回答的。就行教育學本身沒辦法告訴你這個事情的對錯本身,而是指導我們通過學習這個事情,能夠對我們起到一個什么樣的作用,來告訴我們做事的方向和取舍。這是實踐問題,也是實踐之后的取舍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教育學本身的特點就說教育學有局限性,對它大加褒變,我們應該看到教育學本身還是很好的指導了我們的學習方向。對社會存在和發展有益無害。教育學的正確運用非常重要。
作者:朱小紅 芮春紅 單位:滄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