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致采礦事故發生的原因
1.1缺乏安全培訓
從煤礦采礦安全事故頻發與管理松懈等問題來看,我們不難看出在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方面的缺失。在各種礦難中的受害主體就是時刻位于生產一線的工作人員,當然他們同時也是許多事故的直接責任者。經調查顯示,處在煤礦開采一線的從業人員,超過80%都是農民協議工,這些人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文化基礎差導致的安全知識與措施方面的缺乏,他們甚至不具備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特別是從農民工中選出的現場管理人員,他們自覺執行能力差、對相關規程不了解,并且不具備應變災害的能力。
1.2相關管理機制不健全
在安全管理機制方面其實是分為外部與內部兩方面的。外部方面,主要指的是國家在煤礦開采方面的相關制度與條例的不健全,其中仍舊存在許多漏洞,某些地方管理部門可以利用這些漏洞,向存在安全隱患的小煤礦提供地方性保護,而那些違反法律法規的小煤礦,只需要花些錢就能夠避免處罰,而且在懲處方面的手段僅限于罰款或整改等,不具有強大的威懾力。而內部方面則是指的各個煤礦開采企業自身管理條例的不健全,由于對安全管理的不重視,很多采煤企業不但沒有嚴格地進行安全管理,更是連相關的安全條例都沒有,工人們即使想要保護自身及礦井的安全,也不知該如何去做。
2安全管理與事故防范措施
2.1加強思想轉變
思想決定行為,只有加強思想理念上的轉變,強化對安全風險的認識,才能為煤礦采礦作業的安全管理與事故防范措施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煤礦安全管理的重點就在于工作人員的現場管理,所以,對主管管理工作的員工進行安全意識的強化教育,讓其對采礦風險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樣對改善現場安全管理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此外,我們還要對企業的安全和效益方面進行平衡指導,要明確安全生產的主導地位,要清楚地認識到沒有安全,煤礦采礦業也就不會獲得良好的效益。
2.2完善相關制度
在監管與責任制度方面,我們要從外部與內部兩方面入手。在內,我們要建立起明確的責任制度,將煤礦的安全開采與生產工作的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從細微處出成績。在外,要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制,要由中央部門對相關企業進行垂直管理,同時在地方上,也要將管理和監督區分開,要有專門的監督機構,并在此基礎上引入一定的社會監督力量。在煤礦的安全工作方面,務必要做到透明、公開,要對社會進行曝光,要將社會的監督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
2.3提高人員素質
要想保證煤礦生產的安全性,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安全教育工作,我們要明確安全教育在安全生產中的基礎地位,要將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當作安全生產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提高員工對安全技術的掌握程度,強化安全知識、安全技術以及安全措施的相關培訓。進行安全生產的主體就是這些工作人員,只有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工作團隊,才能為煤礦的開采與生產提供基本保障。而在培訓過程中,我們主要抓的有這樣三點:第一,全面強化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能力。第二,將重點放在班組長業務的培訓上,提高班、組長的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第三,對員工進行技能強化培訓,使員工的自我保護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地提高,工作團隊的培養要向著專業技能與實踐經驗并重的方向努力。
2.4加大投資力度
要想推動煤礦企業的生產安全化進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科學技術。只有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才能真正實現生產管理的安全化。此外,我們還要在生產作業中積極地推廣各種新型裝備和技術,對采礦作業環境進行優化,這樣能夠有效地預防事故的發生。要想保證企業的效益能夠不斷地提高,要想確保事故的低發生率,就需要不斷的提高裝備水平、技術水平,要實現煤礦生產的安全化、信息化、自動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個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統。同時在一些基礎設施上也要下大功夫,努力提高煤礦在開采、生產、運輸等整個作業過程中的防災、抗災能力。而要實現上述這些措施,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資金投入,只要投資有了保障,那么整個煤礦的安全性也就有了保障。
3結語
綜上所述,導致煤礦開采事故頻頻發生的原因有許多,但歸結起來不外乎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兩種,如何從安全管理方面來防范事故的發生成為煤礦開采從業者目前所必須思考的問題。為了能夠有效地避免礦難及各種事故的發生,就需要相關企業從日常的管理入手,做好各種防范措施,認真地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爭取從根源上消滅安全隱患,避免事故發生。
作者:余艷 單位:貴州省普安縣工業和特色產業局稅費管理中心樓下片區驗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