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畜牧獸醫論文
形成了“三階段實習、三能力培養、三方共育、三方互動”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完善與實踐以創業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三年三循環、實踐不斷線”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職業崗位為依據,以生產工作流程為導向,以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為主線”適應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學生在校企合作企業要進行三個階段的專業實習,按識崗、協崗、頂崗遞進,培養專業基本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崗位綜合技能三種能力,通過政府、學校、企業共育共管,學校教師、企業師傅、學生三方互動,實現課堂、實驗實訓場所、企業環境相結合,學生、教師、企業師傅相結合,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不斷完善“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校企合作實訓條件一體化建設機制。近三年來,形成了校企一體化合作模式———校企戰略聯盟模式:我院是“婁底特色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校校戰略聯盟模式: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漣源市工貿中專“現代農業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建設;院村合作模式: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婁底市中陽村的院村合作,打造“湘村黑豬”產業基地;院政合作模式:“婁底動物疾病診斷與控制中心”建設項目;項目支持模式:“湖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第一批試點建設依托單位”、“湘中丘陵區生豬產業區域試驗站”建設單位。
一、畜牧類專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特殊性
建設畜牧類專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必須充分考慮其特殊性。1、“校中廠”、“廠中校”模式必須改革創新。高職院校一般都位于中心城區,校園內因環境影響與用地制約,一般不適合在校園內建設畜禽飼養場,難以實施“校中廠”模式建設實習實訓基地;規?;笄蒺B殖企業、動物診療機構,均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每個企業能容納的實習生人數比較有限,因此建設“廠中校”模式的實訓基地也必須改革創新。2、高職院校規避市場風險能力有限。集約化規模化畜禽養殖行業投資大、市場風險高、疫病風險大,而職業院校財力有限、承擔風險能力不強,校方充當基地主體時規避風險是需要應對的巨大挑戰。3、生產的連續性與教學的階段性矛盾。畜牧生產具有極強的連續性,而傳統的實習實訓具有階段性。因此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設,實現教學與生產的高度融合是基地建設的重點內容。
二、“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原則、內容與功能實現
(一)“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原則
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必須實現學生頂崗實習,生產合格產品;以基地為階梯,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實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2]。為此,在“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堅持以下基本思路:一是在“校中廠”基地的建設中不一定建設畜禽生產的整個生產流程,而將技術含量高的部分功能轉移到學校;二是在“廠中校”基地的建設中不一定將成建制的班級安排到一個企業,實行分組分階段輪崗;三是拓展“雙主體”建設機制,形成“政院合作”、“院企合作”、“院村合作”等多種基地建設模式[1]。堅持三項建設原則:一是堅持特色性原則。依托“地方特色”,突出“專業特色”。二是堅持實用型原則。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不斷完善基礎技能訓練平臺、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平臺、專業崗位實踐平臺。三是混合型原則?;旌闲腕w現在教師類型的混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混合、教室與實驗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教室與實驗室的界限,形成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
(二)“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內容
“三•三一”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包括“三室一院、三場一站、三村一園”。“三室”:“校中廠”基地———動物疫病監控診斷實驗室(與婁底市畜牧局、婁星區畜牧局“政院合作”共建)、動物繁育實驗室(與天華科技牧業“院企合作”共建)、飼料營養與食品安全檢驗實驗室(與唐人神集團“院企合作”共建)。“一院”:“校中廠”基地———婁職動物醫院(與湖南長沙文醫生寵物醫院“院企合作”共建)。“三場”:“場中校”基地———湘村高科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湘村黑豬養殖場)、漣源天華科技牧業有限公司(湘中黑牛養殖場)、漣源市明珠農業綜合專業合作社(漣源黑山羊養殖場)。“一站”:“校中廠”基地———湖南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湘中丘陵區試驗站(屬湖南省農業廳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三村”:“村中校”基地(與三個養殖特色村“院村合作”共建)———婁星區小碧鄉十字村(土豬、土雞、經濟動物養殖)、雙峰縣印塘鄉鐵馬山村(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湘中黑牛養殖基地)、市開發區大埠橋辦事處中陽村(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湘村黑豬養殖示范推廣基地);“一園”:“校中廠”基地———“婁職學生農林創業實踐園”。
(三)“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功能實現
“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產業契合度高、社會服務功能強,能很好地實現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功能。1、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科學,實踐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實踐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實訓設備更加完善,實訓教師技術水平提高,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更加科學,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2、社會服務能力增強。開展社會服務的平臺更加完善,教師服務社會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社會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為企業進行畜禽疾病監控診斷和養殖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社會服務能力大大增強。3、生產服務經營以產養訓。充分利用婁職動物醫院、動物疫病監控與診斷實驗室、婁職學生農林創業實踐園等基地,在實境教學的同時,開展對社會和養殖企業服務。實現課堂教學與生產服務的學做合一,并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實現以產養訓。
三、校企一體化合作建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思考
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彰顯辦學特色的重要舉措[3]。筆者認為,校企一體化合作建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有以下幾個問題亟待研究:一是國家政策層面宜加快職業教育校企一體化合作的立法程序,構建校企合作多維度保障體系[4],促進可持續發展。二是高職院校要淡化從自身的教育教學管理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的問題,要以“企業贏、學生贏、學校贏”為原則開展校企合作工作;要淡化傳統的學科制模式、學期制模式;要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限界。三是要有校企一體化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長效管理機構,各機構重在于協調各種矛盾與問題,對合用成果進行總結與評估。
作者:華芳 劉梅秋 李繼仁 單位:婁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