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經濟管理論文
土地生產率:是指農業生產與占用土地面積的對比,是一個反映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土地生產率=農業總產值(或凈產值)/土地面積。該指標是單位土地面積上提供農產品的價值量(或總收入),或凈產值(或凈收入)。指標值越大,說明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反之,利用效率越低。單位農產品資金占用額:是指生產單位農產品需要占用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數量,是一個反映勞動占用效果的經濟效益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單位農產品資金占用量=(固定資金+流動資金)/農產品產量(產值)。
1社會指標
農民人均純收入: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農民每人平均得到的純收入。純收入是指農民家庭全年收入中,扣除費用性支出后的剩余部分,可以直接用來進行生產和非生產性投資建設、改善生活的那部分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是一個反映農民實際收入水平的社會效益指標。農業勞動者就業率:指達到勞動年齡的農民參加工農業生產人數占勞動力人數的比率,是一個反映農業勞動者就業水平的社會效益指標。計算公式為:農村勞動者就業率=參加工農業生產人數/農業總勞動力人數。生態指標旱澇災害率:是指受旱澇災害面積與總耕地面積之比,是一個反映農業受自然環境影響程度的生態效益指標。計算公式為:旱澇災害率=旱澇受災面積/總耕地面積。
2重慶農業經濟效益現狀評價
本研究數據均來源于《中國農業年鑒2011》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1》。本文根據以上建立的農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從靜態方面對重慶市農業效益現狀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價??紤]到不同地區的環境差異對農業生產和發展的影響較大,故本文以農業自然環境相似的西南四?。ㄖ貞c、四川、云南、貴州)平均水平和全國平均水平為比較對象。采用綜合比較法,對重慶農業經濟效益的現狀進行評價和分析。綜合比較法,即以全國平均水平(或四省平均水平)為標準,把四省的農業效益評價的各項指標分別與全國平均水平(或四省平均水平)相比較,比全國平均比率每高出1%,記正一分;反之,若低出1%,則記負一分,由此計算出得分1(或得分2)進行比較。
2.1農業經濟效益總體情況比較可以看出重慶的得分最高,得分1為27分,比第二高分省四川省高出了8分,比得分最低省云南省高出74分;得分2為33分,比第二高分省四川省高出了7分,比得分最低省云南省高出82分。說明重慶的農業經濟效益綜合評價結果較好,居于西南四省首位。但是僅僅以綜合得分來評價重慶的農業經濟效益顯然是不夠全面客觀的,下面本文將以選取的評價指標體系從全國平均和四省平均水平兩方面來評價重慶的農業經濟效益。
2.2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較重慶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勞動者就業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重慶的農業勞動生產率為62.0%,比全國平均水平40%高出了22%;重慶的農業勞動者就業率為96.2%,比全國的平均水平63.1%高出33.1%。而重慶土地生產率、單位產品資金占用額和旱澇災害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重慶的土地生產率為45.7%,比全國平均水平57.0%低了11.3%;單位農產品資金占用率為83.6%,比全國平均的單位農產品資金占用率94.5%低了10.9%;旱澇災害率為25.7%,比全國平均水平30.7%低了5%。從圖3可以看出重慶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277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919元。
2.3與西南四省平均水平比較與西南四省相比,重慶土地生產率、單位農產品資金占用額和農業勞動者就業率略高于四省平均水平。重慶的土地生產率為45.7%,比四省平均水平41.6%高出4.1%;單位產品資金占用率為83.6%,比四省平均水平81.1%高出2.5%;農業勞動就業率為96.2%,比四省平均水平87.0%高出14.0%。然而農業勞動生產率和旱澇災害率低于四省平均水平。重慶農業勞動生產率為62%,比四省平均水平81.6%低了19.6%;旱澇災害率為25.7%,比四省平均水平38.8%低了13.1%。從圖3可以看出重慶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277元,比西南四省平均水平4447元還要高出830元。
3重慶農業經濟效益現狀分析
重慶農業勞動生產率與全國和西南四省相比都處于較高水平,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來,重慶市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減免農業稅收,增加對農業生產的補助,農產品價格有所提高;同時,除2006年受嚴重的自然災害影響外,重慶農業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小,農業總產量呈穩定增長趨勢。因此重慶農業總產值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加快,農業就業人員逐年減少,故農業勞動生產率較高。今后重慶市政府應該繼續加強和落實對農業方面的支持和扶持政策,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保障農業的快速穩定發展。重慶的土地生產率低,其原因可能是重慶地形多為山地和丘陵,不利于農耕。重慶農用地的生產效率低,即生產同樣多的農產品需要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土地,故重慶的土地生產率低。針對這一自然條件的限制,重慶今后的農業發展應多考慮土地的集約利用以及因地制宜特別是利用比較優勢效益發展農業經濟。
重慶的單位農產品資金占用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其農業資金利用效率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也可能是因為重慶農業機械特別是大型農業機械使用比較少,農業機械化程度比較低。重慶單位農產品資金占用額略高于西南四省平均水平,說明重慶的農業資金利用效率稍微高于西南平均水平。重慶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提高農業資金的利用效率,還需要增加對農業機械的使用。重慶的旱澇災害率與全國平均水平和西南地區相比都很低,說明重慶農業生產的自然環境良好。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重慶市的面積較小且比較集中,相對于其他大省而言遭受自然災害的可能性要小很多,所以重慶的旱澇災害率較低。重慶應該充分利用這有利的自然環境條件大力發展農業,但同時也要注意農業巨災風險的預測、防范及應對。
重慶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重慶農業經濟的社會效益還處于全國較低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西南地區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及東部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落后拉低了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重慶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西南四省平均水平,可以說明在農業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重慶的農業經濟效益發展較好,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重慶農業勞動者外出打工的人數眾多,而且打工收入也比較高,由此拉高了重慶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重慶的農業勞動者就業率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西南四省水平,主要是因為重慶的青壯年農業勞動者外出打工的比例很高,農業勞動者參加工業勞動的人數多導致重慶農業勞動者就業率高,而農業勞動者參加農業勞動的比例并不高。從今后的發展方向來看,重慶急需拉動整體經濟的增長,然后根據“工業反哺農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還應該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導農業勞動者的合理就業,促進工農業共同發展。
作者:胡佳 梁娜 藍淬 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