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研究
筆者在電大法學教育教學中運用了法律知識體系的構建與案例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簡稱“框架—案例”教學法,經過不斷的摸索,對這一方法有了更深的體會,初步加以總結。
一、采用“框架—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我國普通高校在法學教學方法上是以講授法律基本原理、基本知識、法律概念、原則、規則的語義、演化特征甚至規則間的聯系為主;而廣播電視大學則是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遠程開放教育,面向社會成人,為廣大求學者提供繼續教育(而非補償教育)的機會和條件,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大批高質量的、適應地方和基層需要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學教學方法上,應在幫助學生建立法律知識體系框架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廣播電視大學的辦學方式不同于普通高校。
二、“框架—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和本質
所謂法律知識體系框架的構建,是指在法學教學中學生集中接受面授輔導時,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講清楚學科的知識,為學生搭建一個該學科知識體系平臺,讓學生全面了解這一學科全貌、理論框架,以便使他們在自學過程中,能有針對性地主動攝取知識,不斷地充實這一知識體系。所謂法律案例討論教學法,是指在法學教學中通過分析、討論和研究教者所提供的案例,解釋成文法的內容,解決知識體系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增強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構建法律知識體系框架的基礎上,案例教學活動主要解決的是學科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學生提出來的疑難問題以及運用法學理論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具體問題,即法律適用問題。從而達到學用結合,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采用精講答疑式案例討論教學法,注重學員對課程內容的事先了解和預習以及師生互動交流。因此,這種教學法對學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它要求學員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教材、媒體資料充分地自學(自主學習+小組協同學習),以充實理論知識,發現實際問題。它同時注重學員對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的掌握和利用,學員要能主動充分地利用學校提供的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和網絡環境,開展BBS討論、采用Email交流,通過直播課堂實時答疑,利用校園網掌握教學信息,校園網提供的簡便鏈接直接進入各類法律網站,瀏覽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學者觀念和最新案例分析,以達到充分掌握理論知識全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的。
三、實施“框架—案例”教學法的幾點體會
首先運用“框架—案例”教學法能妥善處理好成文法和實踐能力提高的關系,以為學生構建學科的知識體系框架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精選案例,通過分析討論案例解釋成文法的內容,答疑釋難,精講多練,學以致用。
其二是學生能真正成為學習主體。使用這一教學方法,老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輔助性的,即從整體上為學生勾勒出學科知識體系框架,挑選和編寫案例,提供一般性指導,評價學生的表現等。而學生則處于主要位置,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必須主動地去學,去充實、掌握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具體內容,從而在學習效果上也就會有根本不同。
其三是學習知識與培養實踐能力并重。在初學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學科的知識體系,進而通過自學,不斷充實這一知識體系,再通過案例討論,解決自學中遇到的難題。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把握案件關鍵點、區分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及綜合運用法律的各項規則的能力,這將進一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其四是符合廣播電視大學的教育目的,符合在職成人學習的實際。這種教學方法的著力點就在于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大多數人帶著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和分析討論相關案例,不僅能激發學生自學的積極性,使學習知識變得生動活潑,具有啟發性和探討性,而且也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抽象的法學原理,并且靈活運用,舉一反三。案例教學方式即可適用傳統教育,也可適用遠程教育。在傳統教育中,案例教學模式的教學信息的流動是單向的,教與學以及學與學各方難以及時獲得對方反饋,不利于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而遠程教育基于因特網的現代遠程教育方式,應用案例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有利于組織學生探索學習、討論學習和協作學習,另一方面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案例,通過不同的途徑進行分析,針對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出現的不同障礙,因材施教,分別提供不同的參考資料或不同的接近于答案的提示,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進而組織學生在網絡課程中的討論或協作得出正確答案。
四、結論
“框架—案例”教學法體現了教學論的人本化思想和現代心理學的建構主義認識論思想,適應了學習者建構知識、接受知識的內在認識秩序,符合人在社會化進程中不斷增強和發揮自身主體性的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