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是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所有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外因和內因兩方面的影響,而內因更是一種自發、自覺、自醒的狀態,所以,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1.沉下心來,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教師
無錫市濱湖區教研室祝曉燕主任曾寫過一篇《誰識幼兒教師愁滋味》的文章,令我感慨萬千。高班額、高強度、高風險、高壓力,卻低收入、低保障、低呵護。要想進行卓有成效的師資建設,首先要了解教師。幼兒教師不是一個高薪行業,因此需要教師真正喜愛孩子,能從工作中得到較多的精神滿足。保障假期,保障工資,保障培訓,讓教師有成長的機會,就會讓教師對職業充滿自豪感。
2.落到實處,讓教育發展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
(1)創新培訓。加強教師培訓,是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手段。但我們曾調研訪談100名幼兒教師,其中每人每周搞教研活動時間(累計)為3~4小時的占7.7%;1~2小時的占51%;20%的教師感到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閱讀學習;72%的教師認為幼兒園對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缺少總體規劃,這包括沒有建立健全穩定的培訓制度、培訓內容與教育教學中實際困難脫節等方面,常會有流于形式、實效性不強等問題,所以培訓要降低基點,找準焦點,落實重點,職前、職后都要有效培訓,讓培訓有層次性、針對性和實操性。以我園培訓為例:一是培訓形式。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校本培訓與進修培訓、專題講座與問題研討、專家輔導與自學交流、網絡培訓與文體培訓、理論培訓和實踐演練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切實加大教師培訓工作力度。二是培訓內容。職前:深入幼兒園一線見習、實習,組織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模擬招聘等活動,幫助高學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樹立合理的就業期望。職后新教師:師德教育、規章制度、計劃書寫、環境創設、安全防范、家長工作等。1~3年教師:行為規范、保教結合、常規建立、應急方案、辦公自動化等。5年教師:《學前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教師專業標準》、游戲的觀察記錄與評估、成長檔案的制作、各領域活動的有效教學等。三是培訓網絡。構建分層次的層級培訓網絡,通過創設網絡教研、學科基地、共同發展體等活動載體,組織開展教育質量檢測、教學科研成果評定、課題研究、教育教學專項工程實施、成果推廣等工作,制定并切實落實相關政策,增加培訓經費的投入,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提高待遇。幼兒教師社會地位低、待遇差仍然是制約師資隊伍建設、教育發展和保教質量提高的瓶頸。所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是必要手段。要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對口幫扶制度、優秀教師補貼、各項社會保險等與教師息息相關的待遇問題。
(3)改革職稱評定、教師考核方案。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定,基本是含在中小學教師范疇內,在職數、門檻、評定標準上有很多限制和不完善,這就會影響幼兒教師晉升和職稱評定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師考核中,應該讓師德師風建設逐步制度化和有效化。如積極開展師德師風先進事跡報告會、演講比賽,弘揚榜樣精神;建構和諧的園所文化,營造充滿人文情懷的教師隊伍;建立、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獎懲機制及監督機制,將思想品德和教書育人實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注重師德的養成教育,并在教師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雖然前段時間的虐童事件僅僅是極少部分幼兒教師身上出現的極端行為,但仍然警示我們加強幼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迫在眉睫。怎樣使這種建設最大程度地與時俱進、卓有成效,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研究與探討。
作者:徐劍媚 單位:徐州幼師世紀城旗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