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觸角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是隨之也讓許多不法外商以貿易為幌子,利用內外貿易交易的方式不同,詐騙貨物、貨款,此類國際拖欠問題已越來越嚴重。大量壞賬使我國出口企業面臨嚴重損失。根據商務部研究院調查顯示,我國出口業務的壞賬率高達5%,據估算,中國企業被拖欠的海外欠款約1500億美元,自金融危機以來還在逐年增長。而另一項對中國1000家外貿企業的調查中,68%的企業曾因貿易對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損,超過50%企業遭遇過應收賬款延遲收付。
一、出口企業應對國際貿易風險的策施
出口企業面對上述風險,應提出有效措施來將交易風險降低,加速應收賬款的回籠同時控制操作費用的成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應對:
1、出口企業要關注國際經濟及金融形勢企業應時刻關注國際經濟及政治形勢,跟蹤國際金融市場上主要國際貨幣的匯率波動情況如美元、日元、歐元,為進一步預判趨勢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中國出口企業可采取多種方法規避匯率風險,比如:利用報表的對沖效應,將外幣金融資產與負債調節為平衡,降低匯率風險;采用多種貨幣組合法分散匯率風險;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提前鎖定外匯風險等。
2、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管理指金融衍生工具的有關參與方對交易過程包含的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和控制,從而以最小成本獲得足夠安全保障的各種活動和方法。國際貿易主要支付方式為預付款、跟單信用證、跟單托收、賒銷、中信保擔保下的賒銷等。為避免風險,企業應盡量選擇信用等級高的金融機構作為合作方,并充分利用合作方的專業意見為企業提供增值價值服務;在企業內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注意舞弊風險及內控風險的控制。
3、利用銀行提供的金融創新工具進行規避風險以下列出幾種常用的目前中國出口企業應用金融創新工具來進行規避風險的方法:
(1)信用證保兌:保兌信用證(ConfirmedLetterofCredit)是指開證行開出的信用證,由另一銀行保證對符合信用證條款規定的單據履行付款義務。對信用證加保兌的銀行為保兌行(ConfirmingBank)。如果開征行到期拒付,加保銀行將承擔付款責任,從而規避由銀行和國家風險導致的違約及政治管制風險。保兌費通常由出口方承擔,并根據信用證開征銀行的資信以及開征國家的風險因素決定。
(2)保理又稱托收保付,出口商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資金融通、進口商資信評估、銷售賬戶管理、信用風險擔保、賬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務的綜合金融服務方式。它是國際貿易中以托收、賒賬方式結算貨款時,出口方為了避免收匯風險而采用的一種請求保理商承擔風險責任的做法。通過這個方式可以降低中國出口商的收款風險、資金占用以及匯兌損失等,這種方式主要是用于進口商國家的基準利率高于我國的基準利率以及進口商貨幣相較于交易貨幣不斷升值預期,且讓進口商承擔托收保付的利息。
(3)款項讓渡(AssignmentofProceeds)是指信用證的受益人將他在信用證項下應得款項的全部或部分,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程序轉讓給他人。是信用證款項的轉讓而不是信用證執行權利的轉讓。出口商經由中間商(貿易公司)出貨賣方,利用款項讓渡交易模式來減低L/C單據不符點概率,加速L/C收款,降低銀行L/C操作成本,避免出口商流失潛在訂單。
(4)銀行保函(Bankguarantee),又稱保證書,是由銀行應申請人的請求向受益人開立的承擔付款責任的一種信用擔保憑證,銀行根據保函的規定承擔絕對付款責任。銀行保函大多屬于“見索即付”,是不可撤銷的文件。銀行保函的當事人有委托人、受益人、擔保人。銀行保函是對于未來一項特定時間交易對手不能履約執行的風險保障,由其往來銀行作保證,在一旁擔保其履約付款的承諾。保函應用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投標保函,預付款保函,履約保函,質量保函,反擔保保函,融資性保函,付款保函,特殊保函等。
二、總結
所以中國出口企業要關注國際經濟及金融形勢的同時加強同專業金融機構的合作,利用銀行平臺加強金融創新。為防范及規避在國際貿易中的風險,企業應該加大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擴大自主品牌的出口;建立公司內部的信息系統,對客戶的信息進行歸集與評估,進行內部的資信調查與評估,從前端預防與把控壞賬風險;規避及降低壞賬風險,必要時購買出口貿易保險;為規避合同風險,審慎研究合同的簽訂與執行,如合同條款是否完備、是否存在無法履行的條款或限制其按期履行合同的條款等;要嚴格依據現有的國內及國際貿易及金融法規辦事,熟悉掌握國際貿易規則,進一步規范企業的操作活動,甄別對方的操作行為,進而評估此項出口業務的風險大小,并做出正確決策。
作者:羅曰佐 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