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素描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分析能力、表現技法和創造性思維,有助于對學生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當前廣告設計專業素描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廣告設計專業人才需要一定的造型能力,但造型能力只是必要條件。過分強調技術的訓練是當前廣告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一個誤區。從教學角度來講,廣告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計劃中最核心的任務就是學生創意能力的培養,廣告設計專業素描作為基礎課,應為實現這一核心任務來開展教學。
2.教學內容不夠合理“依葫蘆畫瓢”是當前廣告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普遍現象,教學課題的設置僅讓學生在表現技能上得到較好的訓練和提高。廣告設計素描的教學應在寫實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主觀想法即創意進行表達。訓練不能拘泥于對物象本身的結構和特征的表達,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把教學的內容從具象延伸到抽象,甚至是“無中生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提煉、聯想、轉換重新創造出新的形象。創造性是廣告設計素描的本質特征,教學的內容必須為這一本質特征來設定。
3.教學方法不夠妥當教師在教學中起著“火車頭”的作用,引領著學生的學習方向。一直以來,教師局限于講授與示范,對學生的啟發、誘導較少,未能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教師點評作業時過于在意學生的造型基本功,忽視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未能及時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發現藝術規律,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廣告設計專業素描課教學模式創新
1.明確教學目標廣告設計專業的素描與傳統寫實素描的教學目標有本質區別,它不只是表達作者繪畫技法的運用和對畫面效果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作者對某一創意的表達,這一創意或許正是廣告主的訴求。教學需要加強對學生創意能力的培養,把教學過程作為設計的先導,引導學生以畫面的圖形語言去表達創意。從客觀表現物象轉移到以畫面物象表達訴求,是廣告設計專業素描教學的真正目的。
2.調整教學內容明確了表達訴求的目的,廣告設計專業素描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合理調整,具體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為素描寫實訓練,另一個階段為訴求表達訓練。
(1)表現物象。表現物象是對三維空間中的客觀物象在畫面的二維空間上進行可視性的表達,它側重研究光源、結構、色調、質感、空間等因素,是素描的寫實訓練階段。通過此階段的教學,訓練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表現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2)表達訴求。傳統寫實素描中的圖形全面客觀地反映現實中的物象,它能表現出畫面美感和作者的繪畫技法,但是它始終脫離不了“原形”,是對客觀物象的再現。廣告設計專業素描的畫面,除了自身的審美還體現了作者的創意,畫面物象同某產品或品牌具有內在的緊密聯系,表達了訴求。廣告設計專業素描不再是“依葫蘆畫瓢”,有時甚至完全脫離“原形”,比如以客觀實體A為參考對象,經過創意思維后創作出圖形B,來表達某一訴求。在這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擺脫學生對客觀物象的依賴,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如以不同的圖形來表達同一個訴求,以相應的圖形來表達同一產品的不同訴求,在分析和比較中融入創意,創作出全新的畫面物象。
3.講究教學方法
廣告設計專業素描的核心任務是創意,為表達訴求服務,所以依靠傳統寫實素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廣告設計專業素描的教學要求,應開辟更多的教學途徑,探索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從觀察物象到提煉元素進行創意這一思維的形成。教學的初步實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學生不能夠適應和接受,可以從簡單的圖形聯想、圖形創意入手,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意思維。
(1)豐富教學形式。廣告設計專業素描不等同于畫畫,單純會畫畫是不夠的。教學中應借助多種形式,比如欣賞比較成熟的作品,分析其創意,借此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嘗試,充分啟發學生的分析能力,從不同的層面尋求切入點,進行發揮和創意,創作出有一定深度和內涵的廣告設計素描作品。
(2)加強抽象意識。廣告設計素描作為培養和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的基礎課,在廣告設計人才培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廣告設計乃至任何設計應面向未來,立足“大設計”的發展戰略,在教學中加強抽象思維的訓練,探索設計領域表現的新空間,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基本技能和先進的視覺審美觀念。
(3)開發創造性思維。廣告設計素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過去的教學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不夠重視,致使廣告設計素描只能是純技術性的訓練,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創造力是對自然客觀物象的獨特感受和見解,在教學中不能局限在常規視覺經驗里,要改變常規,形成新的超越自然的感受,使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總結
廣告設計專業素描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它以傳統寫實性素描為基礎,同時有其明確的課程培養方向和目標。廣告設計專業素描以傳播信息、表達訴求為歸宿,是進一步學習廣告設計專業課的必備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對其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作者:闞廣濱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