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電影電視
如何對低俗電視節目進行監管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面臨的問題。雖然它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是一個老問題,但對于中國來說卻是一個新問題。所謂低俗電視節目,就是指電視傳播中出現的不雅現象,“主要是指那些格調低下、不符合社會正常思想道德規范的內容,其最極端和最嚴重的表現就是色情淫穢”[1]。近年來,隨著國內電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電視媒體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商業化傾向的日益加劇,國內電視節目的低俗化問題開始引起學界、業界甚至整個社會的普遍關注。如何解決電視節目的低俗化問題,已經成為電視監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目前國內對低俗電視節目監管的主要途徑及現狀
像許多其他國家一樣,目前國內對低俗電視節
目的監管也是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來進行的,一是立法監管,二是機構監管,三是行業自律。對低俗電視節目的立法限制主要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非專門針對電視傳播的立法,二是專門針對電視傳播的立法。非專門針對電視傳播的立法主要是指國家為了打擊報刊或者其它出版物、傳播物中有可能出現的低俗和色情現象所制定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所有的傳播形式和渠道的,電視自然也不例外。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章第九節所制定的“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就對所有低俗淫穢內容的傳播形式和渠道進行法律監管。
專門針對電視傳播的立法,就是指為了制止電視傳播中可能出現的低俗和色情現象而制定的法律法規。例如國務院頒布的《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就在第四章第三十二條規定禁止“宣揚淫穢、迷信或者渲染暴力”。這些法律法規為打擊、抵制電視傳播中的低俗不雅現象提供了基本依據和有力的保證。國內對低俗電視節目的機構監管,目前主要是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廣播電影電視局來執行的。這些行政機構主要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低俗電視節目進行監管。這些監管機構如果發現電視傳播中有低俗節目出現,就會進行行政干預。目前國內電視監管機構的干預手段,主要包括對出現低俗內容的電視節目進行通報批評,對當事欄目進行停播整頓,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進行經濟處罰。
行業自律主要是靠新聞行業內部制定的職業道德規范來抵制低俗電視節目的傳播。行業自律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新聞從業人員遵守新聞道德規范,二是行業內部進行監督。其中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各地方新聞工作者協會,是新聞行業內部的權威組織,對行業內部的不良現象和違法違規行為具有監督權和糾正權。行業自律對于抵制低俗電視節目的傳播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以上三種方式是目前國內對低俗電視節目進行監管的基本途徑和渠道。但從上述三種方式的監管約束情況來看,只有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部門對低俗電視節目的監管約束比較活躍。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電視傳播的繁榮發展,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部門對低俗電視節目的監管也在不斷地加強。特別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設立了專門的電視監看部門,并接受社會公眾的投訴,通過監看和受理投訴,對電視節目中的低俗內容進行監管。從2007年以來,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多起電視節目進行了十分嚴厲的查處,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些節目存在嚴重的低俗化問題。例如2007年8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就重慶電視臺《第一次心動》節目嚴重違規行為發出通報,認為《第一次心動》比賽環節設計丑陋粗糙,評委言行舉止失態,節目設計缺乏藝術水準,內容格調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并取消了該節目的播出。就在同一個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還對整容節目《美萊美麗新約》進行了批評,認為該節目和其他涉及變性的節目導向意識不強,畫面血腥、恐怖、暴露,格調低下,活動組織奢華鋪張,審查把關不嚴,片面追求收視率,引起觀眾強烈不滿,并且對策劃、制作和播出群眾參與的各類整容變性節目進行了禁止。2010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又下發了《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規范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及《廣電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兩份正式文件,對國內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中的低俗化進行整頓。另外,在對低俗違規節目進行查處的同時,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通常還要求省級廣播電影電視局對此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以抵制類似低俗電視節目的出現。監管機構的監管活動,有力地遏制了低俗電視節目的傳播。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監管機構的監管工作,對于遏制低俗電視節目的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產生了明顯的效果。但由于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部門的監管,主要是發現一個查處一個,特別是在處罰方面力度還不是很夠。從國家廣電總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廣播影視局對低俗電視節目的查處情況看,大部分處理都停留在通報批評,停播整頓,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有時候也進行經濟處罰,但處罰力度不大。低俗電視節目還是不斷地以不同的形式和面目出現。
而與機構監管相比,法律監管和行業自律則顯得比較沉寂。由于法律監管主要是從法律上明確禁止什么樣的內容不應該出現,否則將會進行什么樣的法律懲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然播放赤裸裸的色情內容從而觸犯法律的電視節目則幾乎沒有出現,因此法律監管只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劍,不可能時時發揮作用。但目前的行業監管居然也很沉寂,則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行業自律,就是電視制作傳播人員自發地對低俗電視節目進行的抵制,如果電視制作傳播人員能夠對低俗電視節目進行自覺的抵制,那么低俗電視節目在一開始就不可能出現。但目前行業內部的監管卻顯得很薄弱,很多有明顯問題的電視節目,直到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批評,才不得不停播。同時,行業協會也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低俗化的電視節目,基本上都是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監管機構查處的,而行業協會卻很少有嚴厲有效的措施對低俗電視節目進行內部抵制。
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對低俗電視節目的監管,無疑呈現出一種不平衡的狀態。主要表現就是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部門監管活躍,而法律監管和行業自律監管顯得沉寂。因此有人認為:“我們現在可能唯一能依靠的,似乎只能是廣電總局的行政干預。其結果很可能導致一種悖論:越管制,越缺少自律,而自律越少,管制越多。筆者期待行業協會、媒體的評價指標以及公眾的媒介素養都能有所改變,進而形成合力,共同規范媒體內容,而不僅僅是依靠行政干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