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展示設計論文
一、展示設計中的人體尺度要求
展示設計是為參觀者服務的,所以在設計的時候要必須從人體的舒適角度考慮。
人體尺度在展示設計中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尺度,一種是動態尺度。靜態尺度,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當人體處于靜止狀態的時候,無論處于站立狀態還是靜坐狀態,所測量出來的各種尺度、位置等。人在站立或者靜坐時,人體的高度、寬度是靜態尺度,軀干和四肢的尺寸、位置也指的是靜態尺度。而動態尺度恰恰相反,指的是當人體脫離靜止狀態到達某種運動狀態時,所產生的各種尺度,因為人體處在運動狀態時,會有一定的形體特征,并且會占有一定的空間,其在執行某種動作時所產生的特定的形態特征和所占有的空間尺度,就是在測量動態尺度時的重點。展示空間和展具都是為人服務的,所以作為依據和標準的各種人體尺度就決定著展示空間和展具的尺度。
如果在進行空間和展具的設計中忽略了人體尺度,就會給人體造成不舒服的感覺,不僅給人們的參觀帶來不便,也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交往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嚴重的可能會危害其健康和生命安全。下面列舉了幾個與展示設計關系密切的人體尺度。第一個需要分析展廳的凈高。凈高對于展示設計來說是非常的重要,而且要求也極其嚴格。因為大型的國際博覽會通常都會要求安裝大型的展架和展具,在要求其必須具有特定的造型時往往會在高度上進行設定,這就使得展廳的凈高必須符合要求,以至于有的展廳擁有8~10m的高度。而一般的展廳凈高也與普通的空間不一樣,最低的要求也要不低于4m,只有這樣才能使觀眾感覺不到壓抑和憋悶。第二個需要分析的是人流通道在展示空間中的尺寸,這里的人流通道也不同于普通的走道,通常情況下,普通的走道只有1.3~1.6m范圍內的寬度。但是,在設計初期必須考慮到展示空間中的人流量要遠遠大于普通走道,而且相對集中,因此,為了保障人流的暢通和疏導,保證在遇到特殊狀況時能夠達到緊急撤離的需求,將通道的寬度必須設定在不小于2m的范圍。另一個需要充分考慮和分析的問題就是陳列的密度。
陳列密度體現在幾個方面,即空間的分割與組織、展品的陳列以及人行通道和展廳總面積的比例。陳列的密度在把握上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避免擁擠或者空泛的現象出現。在展示空間中,當展品與展具的面積是展廳總面積的40%時,密度最為合適,最大也不能超過60%,這樣才不會造成擁擠和堵塞。尤其是設計陳列規格龐大的展具和展品時,就更需要較小的陳列密度,只有這樣才不會讓觀眾產生壓迫和緊張感,即便是觀眾爆滿或者出現突發狀況,也能夠及時的疏導人流,順利的緊急撤離,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空間的分割高度也是該考慮的范圍,其參照的依據通常是觀眾的標準身高尺度。高度為2.2~2.4m的普通展示空間中的展板和隔斷墻就符合我國的基本情況。但是,分割高度的實際大小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例如像油畫、雕塑等當代藝術作品以及裝置作品,這些凈身高度在3m以上的龐大的展品就需要適當的加高隔斷墻,才能達到展示的預期效果。
二、展示設計中的視覺研究
人體和外界事物的交流和溝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人的眼睛去看、觀察和欣賞。而外界給予人體最大的刺激,也是來自于人體眾多感覺中的視覺。有數據統計為證,人對于世界的認知過程中,有聽覺、味覺、視覺和觸覺等多種途徑,但是視覺獲取了這眾多信息中的80%,其獲取的信息量是其他途徑所不能比的。因此,視覺因素的營造顯得至關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展示設計與觀眾的交流和溝通能否成功,同時,也決定了展示設計向觀眾傳達信息量的多與寡。也就是說,如果設計師了解人的視覺特征,充分考慮視覺因素的重要性,并且能夠拿捏的恰到好處,那么他就能夠成功的完成展示設計,否則將會以創作失敗而告終。因此,研究人體視覺對于展示設計中的人體工程學是至關重要。
1、分析視距
觀者的眼睛與看到的物體之間的距離就是視距,一般情況下正常且合適的標準視距是展品高度的1.5~2倍之間,這就要求設計者在設計和安排陳列的展品時,重視這個距離,并且準確的把握這個距離。如果故意的將障礙放置在展品與觀眾之間或者距離過遠,就會導致觀眾沒有辦法清楚的看到展品;但過于講究視覺效果,一味的縮短展品與觀眾的距離,又會對展品失去有效的保護,即便可以用玻璃罩保護一些貴重的展品,但是也必須將展品安排在與觀眾適當的距離。
2、分析視錯覺
人的眼睛在生理構造上比較特殊,所以就會出現難以避免的問題,而人眼在看事物時所呈現的視覺感受會與實際狀況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視錯覺。在展示設計中,有一個原則必須遵守,那就是不能偽裝陳列的展品,要真實、客觀的再現展品的原貌,可是人眼在展品的長短、彎曲程度、對比、大小、遠近和透視層面都會產生視錯覺。當然,在觀看展品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人眼有舒適的感覺,以達到展示中期望的效果,可以將人眼的視錯覺考慮進來,在展示空間的設計上下功夫,在保證視錯覺能夠提供較好的心理反應的基礎上,讓窄空間、矮空間、小空間看上去“變”寬了、“變”高了、“變”大了,也可以讓靜止的物象看上去“動”了起來。因此,這就要求設計師對各種視覺規律非常熟悉,而且能夠精確的把握和應用,讓視錯覺真正服務于展示。
3、色彩變化與照明
無論是顏色的變化還是照明的變化,總之對于外界的變化,人的眼睛都會有一定的適應性。如果將這些變化視為對眼睛的刺激,面對這些刺激,眼睛就會作出適應性的調整,可這種調整十分具有局限性。當出現強烈的照明變化時,人的瞳孔就會經過一定的反應時間,作出相應適量的調整,如果刺激過大,人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出現,例如人從電影院這種漆黑的環境中到了明亮的室外,眼睛就會感覺到疼痛。如果這種刺激反復的出現,人反復的調整瞳孔,就會在感覺不適的同時出現視覺疲勞。
因此,展示空間在設計照明時,要采用人眼感覺最舒適的柔和光線,在保證展品的展示以及烘托出最佳的氛圍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縮小光比差異,因為光照只有在人的眼睛適應范圍之內才能消除不適和疲勞現象。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展示空間中的色彩搭配,在設計上也要充分的考慮到眼睛對色彩的適應性,在保證吸引觀眾眼球的基礎上對強烈色彩的面積進行嚴格的控制,盡量多的加入穩定的中性的色彩,因為人的眼睛在感覺“大灰小鮮”的色彩搭配時遠比全部是大紅大綠時要舒服的多。這樣可以避免不適和疲勞的感覺出現,也能夠讓觀眾正確的判斷色彩。
4、視覺的黃金高度
因為觀眾的眼睛所能看到的高度和視野范圍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想要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就必須重視視野范圍,在展示陳列中,將展示品擺放到合適、合理的地方。通常情況下,人的眼睛到地面的垂直距離是1.4~1.7m之間,且只有當橫向視野角度和豎向視野角度在30°時,觀眾才能夠看到展品的全貌,因此最好的展示高度范圍就是距離地面0.8~2.2m。以一個人身高為1.68m來計算,會得出一個在1.1~1.8m范圍內上下浮動的視高,這個范圍的視高就是所說的黃金高度,展示效果是最好的,而這樣的高度通常會用來陳列重要的展品,形狀較大的展示品則陳列在距離地面0.8m的地方。另一方面,人的視線總是沿著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往后或者從中心到四周等一定的順序,進行有規律的移動,以此為依據,對展品的擺放位置進行最恰當的安排,力求展示效果具有較強的邏輯性。
三、結語
通過以上所有分析得知,在展示設計中,具體來說主要有人體的各種尺度以及在視覺上,人體的各種特殊性和對環境、機具的適應。如果展示設計師想要成功的完成一次展示空間的設計,那么就必須對各種人體尺寸和視覺特性做到熟悉與準確的把握。
作者:肖保英 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