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準確把握區域政治文化的需求
公民政治文化是國家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政治文化根植于公民政治文化中,國家政治文化是公民政治文化系統的需求與升華,國家政治文化因為有了系統的國家機器的物質、精神支撐和公眾整體認識與支持及其它社會主體的擁護而運行良好,發展快速。在現代,特別是在我國,雖然整體生產力水平上升了,社會進步了,國家的政治文化也發展了,但是,由于我國國情復雜,區域各方面發展懸殊,導致某些地區公民政治文化發展速度相對落后于國家政治文化發展的速度。政治文化的不均衡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社會政治利益和其它利益的不均衡分配,使公民的政治心理變得浮燥,自私自利的人性開始滋長并漫延。長期以往,必將不利于政治文化的發展,不利于公民形成健康、科學的政治認識、情感、評價。為此,要準確把握區域政治文化的需求。
(一)始終滿足區域政治文化的“和”而“不同”需求堅持區域政治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區域政治文化豐富多彩、繁榮昌盛的重要路徑。為此,就要求實現區域文化的“和”而“不同”。這不僅有利于保持本區域與其它區域、國家的整體協調,保持區域政治文化各部份的活力與發展,又利于保持區域政治文化的特色。始終保持區域政治文化的“和”而“不同”,關鍵是要做到以下兩方面:
1.“和”是指區域政治文化要與國家主導政治文化相一致。在我國,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區域政治文化才能真正健康地發展,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否則,脫離了國家,脫離了大方向,我國區域政治文化的建設就失去意義,甚至會形成一種區域的堡壘,各區域間相互封閉,失去交流與合作,最終會導致區域政治文化的落后,導致國家政治文化建設挫敗。區域事務是在國家區域規劃的宏觀指導的基礎上開展的,因此,在我國,各區域發展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區域的發展,區域政治文化要以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文化是區域政治文化科學發展的根本途徑。“和”是指區域政治文化各部分要素和諧共存、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一種狀態。世界萬物,即使形態、發展程度、生存狀況各異,也井然有序、和諧安寧,形成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不至于混亂。最重要的法則,就是各物種間的尊重與包容。尊重與包容是“和”的重要的內容。不管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其它物種之間,都要實現“和”,彼此之間相互包容與尊重,才能做到相互發展。區域政治文化也一樣。區域內政治文化包含眾多的組成部分,同時,區域跟區域之間的政治文化也會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只有以“和”為原則,實現區域政治文化各部份的和平共處,實現不同區域間政治文化的和平共處,才能夠相互吸收借鑒經驗,達到共贏。
2.區域政治文化的“不同”,主要是指區域內和區域間政治文化多元性。區域內政治文化種類多,主要是指區域內各階層在政治認知、情感、評價方面存在多樣,包括發展水平上的差距和分類上的差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區域并不像一個國家,有遼闊的領土和權力,但是,區域事務,卻像國家事務一樣,復雜繁多,自有一套運行的體系。區域政治文化也一樣,由于區域內,政治參與的主體層次不同,有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因而,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層次是也是不同的、多樣的。同時,區域內,政治文化的每一部分的發展情況也都是不同的,甚至不對等,不相適應的。比如,有的政治參與主體具備較好的發展條件,發展水平高,受到區域公眾、政府及國家的支持與激勵,相應地,政治文化就發展較好;有的階層對政治的認知、情感和評價相對于其它階層來說,可能處于一種抵觸的狀態,并且,他們的政治文化需求時常得不到重視和滿足,因而,這個階層的政治文化水平就比較低。對于區域內各階層在政治文化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差異,要加以正確的引導,使區域內的各階層慢慢形成一個健康、科學、系統的政治認知、情感和評價。
(二)努力滿足區域政治文化的發展需求
1.大力推進區域與主導政治文化機制的融合與發展。主導政治文化,就是在整個政治文化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的,代表著一個階級、民族或者國家總體的價值取向和心理傾向,并由此而影響整個社會的政治文化面貌,它是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的核心和靈魂。我國區域政治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在國家的指導下進行的,國家主導政治文化也是區域必須要堅持的主導政治文化,區域要在完善自身政治文化建設與發展的相關機制的同時,要積極與主導政治文化的融和與發展,以更好地提高區域政治文化建設水平。區域政治文化相關機制主要是實現為政治文化的建設、發展而提供的機構、制度和其它保障機制。它不僅包括一系列的宣傳、教育體系,還包括政治認識、情感表達和評價的制度及保障機制。如今,我國國內外社會問題和矛盾形勢復雜,國內的藏獨、臺獨、疆獨勢力仍對我國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很大的威脅,國外反華勢力分子的破壞尢為嚴重。面對紛繁復雜的形勢,區域必須將主導政治文化融入到區域政治文化發展中,堅持國家主導政治文化的指導作用,完善區域政治文化相關機制,才能更好地建設、發展、豐富區域政治文化,更好地將區域政治文化與國家主導政治文化相融合,更快地將區域公眾的政治認識、情感、評價各方面提升到國家層面上來,才能真正提高區域政治文化建設與發展水平。
2.重視提高區域公民政治文化的發展水平。公民政治文化的發展,是公民在政治認識、情感、評價方面的發展,集中表現在公民政治參與中。所謂政治參與是指公民自下而上的旨在影響國家的政治統治、政治管理等政治過程的活動,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為。公民政治文化的發展,主要是公民政治參與的發展。一般來說,當社會的不平等和民眾的政治參與熱情還不很明顯的時候,可以暫時放緩對民眾的政治參與的推動,這樣會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但是,當社會矛盾比較尖銳時,民眾政治參與熱情很高漲,這時,就應當積極加以引導、推動,為公民的政治參與提供必要的體制條件。如果在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已經日趨高漲的時候,而執政黨因缺乏政治敏感性并忽視這種趨勢,或因種種原因而對政治參與采取抑制的態度,則反而會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后果,執政黨的執政地位也很有可能會受到沖擊。由于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受其制約,民眾的政治參與意愿、高低也不同,因而,要提高區域民眾的政治參與意愿,推進區域公民政治文化建設,切不可盲目來“強制”推行或者“抑制”公眾的政治參與,壓制公民政治文化的發展,以免傷了群眾,害了政府,損了國家。反而,要努力引導公民政治文化,大力培育公民合法、合理的政治參與意識,法制意識,抵制反社會、反國家的各種意識、行動,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要完善公民政治文化的相關機制,為公民的政治認識、情感表達、評價提供完整的有效的機制保障,完善公民參政參與保障機制,以確保公民政治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順暢,防止因公民政治情感表達受阻而帶來的公民與政府、國家之間的矛盾的積累與惡化。
二、要嚴格警惕區域政治文化的異化
由于每一個區域的發展水平都不一樣,因而每一個區域的政治文化建設起點與發展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在比較發達的經濟水平下會出現高水平的政治文化,而落后的經濟則對政治文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因而,在國家宏觀指導下的區域政治文化難免會因為多變的區域情況而出現一些異化,而為了促進區域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確保國家政治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進展,必須嚴格警惕區域政治文化的異化。
(一)堅決遏制政治超人現象隨著現代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公民政治參與的熱情得到很大的提高,公民與政府、機關的交流變得方便、快速,公民個人的公共行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個人的主觀看法對國家或者政府的議程有一定甚至決定性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政治超人現象。政治超人現象的傳播主要得益于網絡的發達,通過網絡,公民有些不合法、不理性的政治參與快速得到傳播,傳染給其他網民,并得到其他網民的支持,這樣,他們之間形成一個強大的群體,以各種偏激的方式向政府施壓,迫使政府對此做出妥協。在區域政治文化建設中,政治超人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并危害著公民政治文化,甚至是主導政治文化的健康發展。為此,應采取有效措施,堅決遏制政治超人現象。
1.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在公民中,深入宣傳、推廣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黨的理論知識,提高公民政治素質,引導公民政治文化朝健康的方向發展。選擇宣傳的場合,可以是通過網絡普及式地學習,可以是通過一定的事件啟發式的學習,也可以是通過一定的演講、培訓。
2.堅決打擊公民不合法的、非理性、偏激的政治行為。不合法、非理性的政治文化,是建立在個人政治行為偏激之上的,這可能會對其他公民帶來生命、財產的威脅,甚至對區域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事務的發展起到阻滯的作用。因而,要堅決與這種行為做斗爭,維護政治文化的合法性,使區域政治文化健康、持續發展。
3.要使區域公民政治文化朝健康的方向發展,區域行政人員政治文化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區域行政人員的政治文化建設良好,表示區域行政人員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組織工作高效,這會增加區域公眾對政府的信任。但是,如果區域行政人員自身政治素質不行,思想作風低下,組織工作拖拉,但是,卻擁有較高的權力、較高且有保障的收入,公民就會出現一些抵觸情緒。因而,區域行政人員的政治文化建設不可忽略,這是帶動區域公民政治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從根本上說,區域行政人員政治文化建設,關鍵要加強行政組織風氣建設,提高政治素養,提高辦事效率等等。
(二)注重協調,防止區域間政治文化兩極分化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雖然有的區域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但是,有的區域卻非常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整體政治文化的發展。生產水平高的區域,政治文化建設起點相對高,而落后的區域,政治文化的建設起點、發展速度也相對落后。長此以住,如果不注重協調區域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速度,不重視縮小各區域的差距,則很可能會使各區域間導致政治文化的兩級分化。為了減少區域間政治文化發展速度的不平衡、落差,使區域間政治文化的發展更協調,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對于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區域,要在兼顧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快完善相應的政治文化機制。完善相應的政治文化機制,不僅要加大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政治思想、服務意識與技能方面的教育,還要健全完善組織制度、服務流程,從而推動政治文化的發展。同時,為了使公眾的政治文化水平得到提高,要有序地對公民開展政治文化方面的教育、宣傳,在注重公民的物質文明建設的基礎上,重視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設,以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水平。
2.促進各區域開展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區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區際間政治文化發展差距得以縮小的重要條件。區際間的交流、合作,不僅促進了區際間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溝通交流,實現優勢互補,相互借鑒,更重要的是能透過這些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使區域間的政治認識、情感得到融合、發展與升華。反之,保守主義,閉關自守,則不利于借鑒其它區域政治文化發展的優勢和經驗,反而會加劇該區域政治文化的落后。
三、結語
區域政治文化的發展關系到區域政府、公眾的政治意識形態建設,關系到黨的理論知識的傳承及發楊,關系到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地位和黨的執政地位,因而,區域政治文化的構建,要在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政治文化,堅持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基礎上,以區域特勢和優勢為出發點,把握區域政治文化的需求,發展區域特色政治文化,同時,要時刻警惕區域政治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分化、異化現象,保證區域政治文化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譚玉連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