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環境污染論文
一、打孔盜油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輸油管道由于其自身的特點,需要輸油管道企業24小時派工作人員全天候的監督看守才會保證管道輸油過程中的安全,但是如果在油品的輸送過程中出現打孔盜油的行為,就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現象,企業不得不采取全線停輸的措施,查找漏點,然后進行搶險搶修,等到全部搶修完畢后才能夠再次輸送,這樣就會在無形與有形中給企業帶來額外的工作量和巨大的經濟壓力。
除此之外,如果輸油管道被頻繁的打孔,企業就需要頻繁的進行一系列的非正常操作,如查找漏點、停輸、啟輸的活動,這必然會增加查找漏點、搶修輸油管道的人力、物力、財力,增加了企業的額外經濟支出,企業的工作量也會相應的增大,導致很多企業疲于應付,嚴重的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在輸油的過程中進行打孔盜油的行為不僅給企業甚至會給國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自1993年的在中洛線管道所發生的第一起打孔盜油事件之后,打孔盜油事件一直成為影響經濟發展、造成企業以及國家經濟損失、危害公共生活安全的重大隱患。
二、打孔盜油的對策分析
(一)加大反打工作力度,建立長效機制
在防止打孔盜油的過程中,應該對打孔盜油犯罪的規律和特點進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才能在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相關部門應該加快對《石油天然管道保護條例》的修訂,從近幾年出現的打孔盜油事件的新特點出發細化有關條款,明確迷糊不清的概念,使條例在執行的過程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自2008年以來,公安部港南分局按照國家出臺的有關法律法規對于打孔盜油案件可以采取的防范性措施的新要求,從大港輸油管道的現狀以及特點出發,加快了警企合作,共同建立防范機制的步伐。形成了新的輸油管道巡護管理機制,即“四聯”:聯巡、聯防、聯控、聯治。從而使大港油田再次發生打孔盜油案件的概率明顯下降,并且連續五年實現了“零打孔”記錄,有效的保證了輸油管道的正常運行。
(二)石油企業積極出動,加強管理
在應對打孔盜油的事件中,首先石油企業應該積極行動,不斷完善企業各項規章制度,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落實防范措施,建立明確的分工模式,把每一項任務、每一段輸油點都具體落實到每個人,在企業內部形成一條可操作性的、高效運轉的輸油管道保護體系;其次,建立管道管理檔案,加強對打孔盜油事件的犯罪人員以及地點的跟蹤,及時掌握分析容易發生盜油的地點及易盜油管段;最后,企業應該建立完善應對打孔盜油事件的應急預案,平時應該搞好應急預案的演練,保證在發生打孔盜油時,能夠及時的判斷盜油段,及時抓住盜油分子,減小企業的經濟損失。
(三)加強警企聯合
企業在自身防范的同時,更應該僅僅依靠當地政府以及公安部門,建立聯防、聯制的管道保護機制,與相關管道沿線派出所、管道沿線村委會簽訂保護協議,并成立專門的公安管道保衛機構,讓公安部門直接進駐企業從而形成有力的執法巡護隊伍,更好的利用法律武器保護企業的經濟利益。
(四)加大對相關法律規定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保護輸油管道的意識
首先加強對《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管道管理辦法》、《管道保護獎勵辦法》等相關法律條例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特別是輸油管道沿線百姓的保護管道的意識,從而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保護管道安全。其次根據《管道保護獎勵辦法》的相關規定,要加快建立相應的檢舉獎勵措施、機制,保護檢舉人員的人身安全,通過獎勵的辦法激發廣大群眾自覺保護輸油管道、舉報盜油人員的積極性。
三、結語
打孔盜油的行為不僅會給企業、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而且還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安全問題,加重環境污染,并且隨著犯罪分子手段的不斷翻新,治理打孔盜油成為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因此針對新形勢下的新的犯罪方式,只有在國家和政府的積極領導下,在廣大企業與群眾的積極支持配合下,建立有效的防范機制,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輸油管道的安全。
作者:許清嵐 李雪 張洋 單位:長慶油田第二采氣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