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所法律教育與中國傳統法律教育的關系
1.教育的內容有著明顯的區別。
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是以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法學理論知識為核心,包括概念、原則、制度等,盡管在法律教學課堂,教師也會用引人案例的方式來授課,但最終仍然會用理論知識本身來解答案例,即傳統的法律教育要求學生先掌握法學的基本理論,然后通過案例把他們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個過程是先有理論再有實踐,從一般到具體的過程。傳統教學始終認為不先掌握理論知識,就無從聯系實際,很少考慮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社會的需求。診所法律教育則認為實踐是診所法律教育的核心,學生通過具體辦案,尋找法律問題,學習法律理論,并分析它,然后運用到案件當中,最終理解該法律理論。具體案例對學生有著全面的要求,除了要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要有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技巧和方法等。
2.教育的環境差別很大。
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主要是在課堂上接受老師的講授,或引人模擬法庭教學的方式,或到法庭旁聽案件進行現場法律教育。診所法律教育的教育環境是非常廣泛的,它是實踐性教育,可能在課堂上討論、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整理材料、思考問題、會見當事人等;也可能直接參與庭審活動,當代理人或任辯護人;還可能在校外取證,獲得案件所需要的物證、證人證言等。相比較而言,診所法律教育的環境廣泛,傳統法律教育的環境單一。
3.教育主體的主動性不同。
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以在課堂上傳授法律知識為主,學生是傳統法律教育的接受者,而法律教師則是教育的主動者。診所法律教育中,學生是教育的主動者,他們要解決所接案件中所有的問題,接案、了解案件、取證、準備代理詞、辯護詞等各種法律文書、出庭、辯護、結案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主動迎接各種挑戰,法律教師只是起到輔助的指導作用,不具有主動性。由此可以看出,兩種教育方式主動性主體不同,但主動地學習知識,帶著問題去學習,其效果要比被動去學習的效果好很多。
二、民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民法學教育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法律的課堂上總是有一種一成不變的規范體系約束著民法學的發展,這種規范體系試圖想解決每天都在變化的生活中所有的人身、財產問題,教師在課堂上也用這種理論體系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但是學生到了社會上會發現,以前所學的典型案例很難運用到具體的案例中,使學生在理論和現實中無所適從。現在的民法學教學仍然以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為主,并不以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社會的需求為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一,民法學的開設主要是以部門法劃分的學科和民法基本法為標準,并不以訓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要標準來開設民法學;第二,民法學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是以傳授該課程的體系以及圍繞該體系的法律理論和相關法律條文、司法解釋為內囚2。‘3年7月中矗妻浮讓毛容;第三,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民法學也有了新的挑戰,特別是涉及財產類的法律制度,例如物權、債權,也要開設一些比較法課程,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創新能力,但是現在的民法學教學卻忽略了這些;第四,民法學教學也吸取了很多新的教學方式,例如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教學等,但是這些教學的方式往往也都是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去討論,缺乏在真實環境中整體的教學環節,并不以培養學生成為法律職業者為目的。
三、診所法律教育與民法教學的有機結合
民法教學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系統的民法理論知識,而且要使學生能夠自主地、熟練地運用這些知識,同時掌握民事法律職業者應該掌握的技能和素質,這些只有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才能獲得,診所法律教育模式能夠彌補傳統法學教育的不足。
1.診所法律教育在民法教學中應用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民法并運用到實踐中去。
中國社會經濟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同時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因此民法條文的增長速度令人震驚,學生在學校不可能學完所有的民事法律制度,老師也不可能將所有的民法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和使用法律才是法律教育最為重要的。診所法律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在處理民事案件過程中尋找相關民事法律,并分析、解釋、使用它,這些都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能力。
2.診所法律教育在民法教學中的應用是通過互動式教學達到的。
診所法律教育要求民法課的學生從辦案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民法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法律的理論知識和具體應用,同時注重對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以及要學生學會像律師一樣去思考問題,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系,注重學生對法律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要學會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育方式始終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民法教師只在這種教育方式中起到輔助的作用。
3.診所法律教育在民法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民法教師從法律援助中心選取既真實又適合學生的案例。
將案例作為教學內容,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老師的指導貫穿于學生辦案的始終,但過程要由學生自己去經歷,無論是對法律知識的理解,還是對與人相處的藝術,學生都在此過程中親身感受,既達到了診所法律教育的教育目的,又援助了那些需要被社會援助的人。自200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設了診所法律教育的課程,其中以北大、清華等7所高校的法學院最具代表性,它們開創了診所法律教育的先河。實踐證明,診所法律教育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的灌輸式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狀態,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診所式的民法教育模式,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上升為抽象的法律理論知識,它會促使學生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去理解法律的精髓,更好地應用法律,并且處理好與法官和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所以,診所法律教育在民法教學中的應用是民法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
作者:宋莉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政治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