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職經貿類專業職業素質描述
為了能勝任畢業后即將面對的不同職業,同時獲得個人職業前景的順利發展,學生除了掌握必須的文化知識,同時還要養成針對不同行業的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高職經貿類專業人才的需求特點,決定了高職經貿類專業職業素質會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其內容既包括與經貿活動有關的專業職業技能,例如基本商務知識、法律知識、英語和計算機等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包括如下一些內容:一是良好的心理素質。例如自信心、抗挫折、團隊合作精神、情緒控制力、主動、靈活、堅持等,二是人際影響力。例如溝通、說服、演講、關系技巧等,三是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時間管理、個人形象管理、自我規劃等,四是審美管理能力。例如禮儀、社會和職業形象管理等。
二、構建高職經貿類專業職業素質培養體系的途徑
1.開設經貿類專業職業素質培養系列課程,創建全面的考核評價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必修課程中,除了要開設一些基礎職業素質教育課程,例如《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創業與新新》、《就業指導》、《職業道德修養》之外,經貿類專業還需要特別開設例如《職業形象塑造》、《人際溝通》、《中國傳統文化》等與經貿文化和人文素質有關的選修課。而對于經貿類不同的專業,職業素質選修課應有所區別。以國際貿易專業為例,應增加跨文化溝通內容,而對文秘專業的學生則側重個人形象管理和禮儀知識方面的內容,對營銷專業則加重心理素質訓練方面的選修內容。
必修或選修的素質系列教育課程要貫穿三年的學習過程,構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學生經貿類職業素質。與此同時,要改變以往只以學習成績為唯一考核指標的考核體系,加強對學生包括學習和日常行為在內的全方位的跟蹤考核,構建全面的職業素質考核體系。經貿類專業應增加例如商業道德、行為規范、組織能力、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方面的考核,并給予一定的分數達標要求,把隱形的職業素質通過一套有形的指標體系反映出來,給每位學生建立完整的學生素質測評表,同時要把此表反映在畢業生推薦表上,供用人單位參考。
2.深入推進與經貿類企業的互動與合作,積累職場實踐經驗
企業是學生將來的工作環境,讓學生更早更多地接觸企業進入企業,將更加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學生通過崗位認識、參觀學習、課余兼職、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方式,充分融入企業氛圍之中,傳遞企業的效率意識、服務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等,也客觀地認識到工作崗位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從而全方位做好勝任未來崗位的準備,為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打好基礎,以職場實踐促進職業素質的提高。邀請行業、企業的專家、一線工作人員、業務骨干和優秀畢業生進入學校,為在校學生作如“財務人員職業能力與素養”、“物流業發展與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等職業素質系列專題講座和報告等,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能獲得有關企業的信息、企業的用人要求,感受來自于企業的文化,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有效的縮短學生從“校園人”到“職業人”轉變的時間。
3.打造獨特的經貿類校園文化,提高人文素質
良好的職業素質培養,不是靠哪一門具體課程就能實現的,也不是靠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而是在一種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的長期熏陶中,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的。因此,為了培養適合經貿類專業的職業素質,就應該有針對性地營造經貿類特色的企業文化氛圍。例如可以讓校園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說“行業話”、說“企業話”,把一些著名的商業企業照片、成功商業人士的個人成長故事、企業用人的最新要求等與經貿類職業相關的內容,張貼公布在校園的顯眼位置,而且一定要定期更新,讓學生感受到經貿類行業的日新月異的特征,增強自身學習的緊迫感和學習動力。其次,有針對性地開展與經貿類有關第二、三課堂,開展各種經貿類社團活動、各種經貿類協會活動、企業社會實踐活動,舉辦經貿類職業技能節,開展各種技能比賽,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意識和能力,營造濃厚的經貿技能操作氛圍。支持鼓勵學生們參加如“全國職業院校外貿技能大賽”等經貿類全國各地技能大賽,重獎技能競賽的優勝團隊和個人,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專業的熱愛,提高職業技能素質。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團隊精神,進行創新能力、決策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的有效輔導。
4.加強職業規劃與創業指導,培育積極向上的職業意識
將職業規劃從入學開始就引入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倡導學生科學系統地將專業、學業、職業統一起來。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學生們就能與專業教師和同專業的畢業生面對面交流,通過“了解職業傾向”、“職業近路及職場探索”、“職場倫理測評”等方面的在線測評,分析出學生的各種職業素養,并給出適合的職業選擇,形成該學生的“人才DNA資料”。根據測評結果,系統地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來做好職業規劃,并指導他們根據所選職業的要求來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合理安排好3年的學習計劃。
例如,某一經貿類專業新生在入學時將自己的職業定位暫時選擇為“人力資源”,他則可以通過專業課程學習、選修課學習和“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書的考證,來讓自己在未來的3年學有專攻,為自己走向社會選擇職業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幫助高職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創業指導,幫助學生熟悉自我與社會,著力培養學生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勞品質、合作精神,提升就業競爭力,提高創業創新能力,實現大學生由擇業、就業逐步發展到職業、事業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明 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