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設主體質量保證體系
水利工程質量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三方協同的質量管理體系。其主要目的是管理工程設計、實施和驗收在內的全過程質量,在項目實施之前,施工方要建立質量保障體系,監理方檢查施工過程中的工序管理、組織結構、質量目標以及自測制度等方面。監理方監督施工方的質量保障體系的運行,如:設計質量控制、檢測質量控制點、分析工程及分項工程質量控制等內容;對工程中間的質量和不法行為進行審核,監督工程各個階段的驗收工作,并且參與到驗收工程項目的竣工中。
2重構政府監督體系
2.1功能定位
根據水利監督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政府相關部門建立監督體系。對于建設、施工以及設計企業或直接影響其權利義務具體的活動,是行政執法的一種,是一種具體的行政行為。它與政府質量監督行政執法是種屬關系。為了表彰先進,激勵后進,監督部門根據法定的程序和條件建立質量行政激勵機制,對違法行為實行懲罰制度,充分激發建設單位的創造性和積極性,給予做出貢獻遵紀守法的有關人一些物質或精神上獎勵的具體行政行為。質量監督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行政激勵。但是目前在這個方面上,還處于空白階段。從面上看,它和監理工作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此,積極地采取獎懲機制,可以使工程建設質量在監督部門的監督下得到確保,同時還可以使客體和主體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監督。
2.2功能實現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作為依法行政監督的主體,政府要從保護公眾利益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入手,在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覆蓋質量監督,嚴格實施執法監督,注重監督參與各方和責任人的行為,充分發揮監督效能;統一性、公正性、權威性以及科學性是監督部門所應該具備的。實施政府監督部門統一管理,不能重復執法就是統一性。公正性是在國家和公眾利益上,公正執法、仲裁。權威性是強制性實行政府監督。科學性是在監督范圍內,通過利用計算機管理,納入全部的受監督對象。同時,保證水利工程建設質量還要通過法律法規、合同制約、評價服務等手段;為了確保水利工程的質量,要完善監督機構的發展方向,政府監督部門的獨立性是踐行質量監督公正執法的重要基礎。政府依法組建監督行政部門,實施行政獎懲制度,增強法律法規的優化建設,合理規范監督機制的程度和范圍。
3構建水利工程質量信用評價體系
3.1質量信用體系
是指在兌現工程契約的基礎上,主體完成工程滿足有關單位的期望和需求。在各種質量契約中,企業守約的情況是質量信用的本質。依托于國家和建筑市場的信用體系,水利工程質量信用體制是其子體系,國家和建筑市場的信用體系是水利工程質量體系的完善前提,完善相關法規法律的前提。針對于建筑施工方來說,質量信用活動體系包括建設主體信用自律和風險方法。
3.2主體質量信用體系
水利工程建設主體質量信用評價體系也是一個子體系,對于建設主體質量信用數據的處理和采集可以從以下幾種途徑上進行:建設主體信用的收集和記錄可以依托行業協會,進行信用互評;對建設主體的招投標、資格資質、規劃學科等反映建設主體自身能力的信用信息,由政府相關的部門同一處理和收集;收集整理資信等信息,可以由獨立的中介和征信機構。
3.3建設主體質量信用管理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和收集質量信息數據,建立誠信信息公告平臺,在信息庫中整理編制清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評價信息等報告,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的發布,使施工建設的各個項目的信息清楚明了;針對不同需求的用戶,盡量使用戶得到滿意。另外,通過信用信息的公布,懲罰擾亂市場秩序的建設施工者,建立質量信得過機制,提升工程的質量,加快改進信用制度,在保證交易雙方信息對稱的前提下,保障工程質量;建立有效地實施機制,從根上達到相關配套機制的最佳效果,真正的規范市場失信行為;促進信用中介機構的發展,完善水利工程信用體系,發揮其關鍵作用,建設主體質量信用管理制度。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構建了設計方、施工方、業主方的質量保證體系。在質量信用評價理論的根基上,建立一套有效地質量管理體系,在水利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中納入信用體系,增強水利工程的質量。
作者:陳之勇 單位:江蘇省濱海縣五汛水利管理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