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教材施教
在處理本院本科生使用的中藥學教材的教學內容時,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中藥功效的講解上。因為每味中藥的功效理解透徹以后,學生可以根據之前所學過的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診斷學的知識推導該藥的主治證,同時,也可以根據之前在中藥學總論中學過的中藥性能知識反推該藥的性能,如麻黃的功效是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發汗是一種祛除外感六淫之邪的途徑,表是指表寒之邪,宣肺是指宣發肺氣,利水指利尿,對麻黃功效的講解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去推導麻黃的主治證,反推麻黃的性能,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又如筆者在處理本院函授班使用的中藥學教材的教學內容時,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中藥的應用上。函授班使用的中藥學教材在每一章都有目的要求和自學指導,學生在集中學習之前都自學過。同時,函授班的學生大多是在鄉鎮衛生院上班的成年人,對中藥有一定了解,也使用過一定數量的中藥,因此,筆者采用了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把他們在工作中用藥的經驗和體會說出來,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2因人才施教
高校學生的生源有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不同。一般來講,文科學生具有記憶力好、想象力豐富、人文知識豐富等特點,理科生具有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較強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筆者會通常采取以下的方法進行講授。
(1)講故事,中藥名的來源有很多傳說,如益精補腎菟絲子、治療鼻淵的辛夷、治療黃疸的茵陳蒿、婦科常用藥益母草……等。通過講故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從而記住很多中藥的功效及應用。
(2)編成歌訣,方便學生記憶。如發散風熱藥,筆者與學生一起歸納為"發散風熱藥辛涼,利咽透疹薄(荷)牛(蒡子)蟬(蛻),清肝明目用桑(葉)菊(花),發表升陽柴(胡)葛(根)升(麻),牛蒡(子)蔓荊(子)用果實。"
(3)從文學著作談中藥,如清代《紅樓夢》是一部舉世聞名的文學巨著,同時也蘊含有豐富的醫藥學知識,包括從中醫基礎理論到臨床診療、方藥知識、針灸推拿、四時保健,以及與中國傳統養生有關的風俗習慣等,幾乎涉及中醫藥領域的各個方面。其中方藥的內容記載頗多,足見曹雪芹深諳醫藥之道。據粗略統計,《紅樓夢》涉及方劑四十多個,藥物一百多種。如解表藥麻黃、紫蘇、防風、荊芥;清熱藥石膏、地黃;溫里藥肉桂、附子;宣肺祛痰藥桔梗,安神藥朱砂、茯神;平肝息風藥牛黃、珍珠母、鉤藤;開竅藥冰片;補益藥人參(上等人參、人形帶葉參)、頭胎紫河車、當歸、何首烏、麥冬、玉竹、鱉甲;理氣藥枳實;……等臨床常用中藥,在書中均有辨證用藥的記載。在第二十八回中,王夫人問及黛玉的病癥,商量吃何藥湊效時,寶玉分析林妹妹所患之病是先天不足的虛證,從吃煎藥以發散風寒和吃丸藥以調理虛損兩個不同側面,說明先吃湯藥以治急,再吃丸藥以治本的道理。
(4)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介紹"取象比類"是一種界定中藥作用常用的中醫思維方法,在中藥中大量運用,如以皮治皮,即用大腹皮、生姜皮、茯苓皮治皮下積水;以心治心,即用連翹心、蓮子心清心火;以核治核(圓形腫塊),即用荔枝核、橘核善治睪丸腫痛……等等。通過這種思維方法的訓練,逐漸培養學生學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導出藥物的某些作用。
3因專業培養目標施教
學生專業不同,培養目標也不相同。中醫學專業的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最終能運用理、法、方、藥診治常見病、多發病;中藥學專業的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最終能從事中藥生產、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由于培養目標對中醫學專業和中藥學專業的學生要求不一樣,使得教師在備課時內容上應有所側重。對于中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中藥的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是該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同時也是該專業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及臨床實習的一個必備條件。因此,在備課時,詳細介紹中藥所治療的病證,包括對某些病證作簡要的分析,分析病因病機,講清該藥的作用機理。同時,也要重點介紹該藥在使用時的常用配伍。這樣才能為中醫學專業的學生學習后續課程--方劑學及臨床各科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講解桂枝時,在學生明確桂枝具有發汗解表功效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桂枝在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和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時的區別:即風寒表實證乃風寒外郁,腠理閉密所致,宜配麻黃用;風寒表虛證乃外感風寒,營衛失和所致,宜配芍藥用。
而中藥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備課時,側重點有所不同,主要讓學生掌握中藥的性能、功效、中藥七情配伍和用藥禁忌和常用劑量。這樣才能為中藥學專業的學生學習后續課程--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制劑學等學科打下良好基礎。例如:講解附子時,在學生明確附子具有回陽救逆作用,主治亡陽證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附子在發揮這一作用時的物質基礎--多種生物堿及其強心、抗休克等作用。同時,強調附子中含的多種生物堿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毒性。由此提醒同學高度關注該藥的用法用量,特別是附子入湯劑宜先煎的用法。總之,根據培養目標,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用他們最容易接受的信息輸入中藥的相關內容,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4結語
以上是筆者為了提高中藥學教學效果因材施教的一些探索。在這些年的探索中,筆者體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材、人才、專業不同施教,很好地發揮主導作用,又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啟發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周靜 楊衛平 云雪林 杜江 單位:貴陽中醫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