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幼兒教育論文
一、存在的問題
(一)崗位適應能力較差
頂崗實習之初,現實與理想的反差,希望能夠做好各項工作與沒有自信心的矛盾,加上職業技能的欠缺,人際關系的復雜化,都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時不能適應,造成實習工作中眼高手低,缺乏主動性、責任心,出現退縮現象,失去做好幼兒教師的自信心,從而影響實習效果。
(二)專業認知偏差帶來的實習倦怠
提到“幼兒教師”,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就是照看小孩子的活”。可以說這種傳統的錯誤觀念,嚴重影響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既然幼兒教師只是一種簡單而低微的“活兒”,就無所謂理想、發展,引發了職業前景暗淡的消極思想,這無疑會嚴重影響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的積極性,產生實習倦怠。
二、解決途徑
為了確保頂崗實習成效,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過加強頂崗實習期間,學校和實習單位對學生的管理,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并不是很明顯。要達到定崗實習的預期效果,除了加強實習期間的管理,還必須重視校內對學生多方面的培養,即從學生入校到頂崗實習前,必須從多方面為頂崗實習做好準備。學生的校內培養應該包括激發專業認同感、提高職業能力(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指導職業發展等。具體做法如下:
(一)提高專業認識,激發專業認同感
高職院校應該從學生進校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準確認知、提高專業認同感。通過入學教育,讓學生對專業有基本的認識;通過專業課程,讓學生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加深專業認識,逐步激發專業認同感;通過邀請專家名師、幼兒園園長、幼兒園骨干教師到校做講座、開座談會的方式,讓學生對專業學習和畢業后從事的職業有更加具體、深刻的認識。同時與專家、與來自一線的園長、優秀的幼兒園工作者的互動交流,更能激發其專業學習的熱情,并能有針對性、目標明確地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二)加強實際訓練,做好職業能力準備
怎樣縮短從校園走向實習崗位的心理和思想的轉變呢?高職院校除了給學生以明確的實習目的和要求外,還應從專業技能、教學能力、幼兒管理等方面給予切實指導,尤其要加強學生的從業能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好實習前的職業能力準備。設置合理的實習體系:見習讓學生初步親密接觸幼兒園,了解真實的幼兒,切實感受幼兒園工作環境,為今后專業學習和努力指明方向。教學實習中多崗位鍛煉,提高學生與幼兒溝通的能力、教學實踐、班級管理能力,促進職業技能提升。建立實訓室,設置專用周:由專門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進行指導,強化學生教學實踐能力。舉辦專業技能展示,提高學生作為準幼兒教師的信心感。
(三)加強職業發展指導
1.職業道德教育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頂崗實習中面對的是獨特的幼兒,這就要求他們搞好保育和教育雙重任務,這樣工作的時間更長,內容更繁瑣、壓力更大。對剛踏上幼兒教師崗位的實習生來說,沒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強烈的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精神是不可能在實習中順利完成實習任務,取得進步和發展的。這種職業精神的培養不是在工作崗位上才開始,應該從進入學前教育專業學習就開始。高職院校要把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重點,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選擇、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的理論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心理,培養敬崗愛業、團隊協作、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
2.專業發展指導
開設專門的專業發展課程,實際而科學地向學生介紹學前教育專業的存在價值和社會作用、職業現狀與前景、幼兒教師發展出路、幼兒教師職業生涯周期等命題,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頂崗實習的過渡階段,規劃其個體的職業發展階段,有助于學生樹立敬業、樂業、勤業的精神,克服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倦怠問題,為整個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適應能力的培養
適應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從心理準備開始,開發心理教育課程資源,重視對學生自信心、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環境,新崗位。俗話說“有備而無患”,在校期間做好頂崗實習的各項準備工作,能更有效地確保頂崗實習工作的開展,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李照會 單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