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發展論文
一、繼續推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與改革
首先,要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以及漁業的比例和結構進行調整,通過調整實現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以及漁業全面協調發展。目前,在我國農業生產部門的結構中,比例最大的是種植業,應該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加強林業、畜牧業以及漁業的發展,建立能夠持續發展的科學的農業生產結構系統。其次,要進行各個農業生產部門內部的結構調整與改革,也就是對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以及漁業內部結構進行調整與改革,通過內部的調整與改革,建立合理的農產品質量結構與生產結構,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持續變化的市場需求,實現農產品生產的供應和需求的平衡,切實提高農業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與經濟效益。
二、創新農業經濟體制,促進農業發展
一是要加強對農業的管理,改革農業的管理體制,加大對農業支持與投入力度,發揮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為農業發展提供必需的經費。二是建立和完善一批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強其經營與服務的能力,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服務,提高農業發展的市場化。三是完善農業發展的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業社會化的服務組織,尤其重視縣級與鄉級服務組織的建立;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農業服務能力,促使其更好地為農業的發展服務。四是加強與當地龍頭企業的聯合與合作,逐漸形成由企業、農業合作組織以及農戶相結合的農業發展組織形式與運行機制,實現企業與農業以及農戶互補、合作的機制,促進三方面共同發展,推進農業發展的規模化,促進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
三、推進農業發展的產業化進程
農業的產業化實際上就是實現農產品的加工增值,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與利潤水平。因此,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快農業的產業化進程就要以市場作為發展的導向,對農產品生產進行深開發與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并且,還要將產品的生產,供應和銷售結合于一體,建設農產品的貿易市場與集散中心,完善農產品的市場組織,加大對農產品市場的管理力度,逐漸形成以農產品市場為導向,農產品的生產為基礎,農產品的深加工為中心的,貿易、工業以及農業實現有機結合的農業生產與經營體系,以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四、結語
市場調節符合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對于資源配置起著基礎作用,能夠將農業生產與市場聯系起來,促進農產品和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調節的作用,推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與改革,提高農業的市場化水平,不斷探索和創新農業經濟體制,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對農業科技研究與教育發展的投入,提高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以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
作者:傅巍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