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黨建行政
摘要:當前,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社區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過程中的職能和作用顯得更加突出。高校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的存在的問題要求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組織上、內容上、形式上、制度上以及活動等方面加強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
近年來,高校學生生活社區建設方興未艾,其本質上雖然還是屬于學生宿舍區,但在居住主體、管理模式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隨著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完全學分制的不斷發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會越來越多,他們的年齡層次、知識結構、社會閱歷會有很大的差距和不同,學生社區里學生主體多元化的發展特點逐漸凸顯。另一方面,在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改革進程中,社會化、商品化的學生住宅不斷涌現出來,社區管理模式的多元化顯現明顯。
一、基本情況
大學生社區是學生最集中的地方,是大學生思想觀念、行為舉止等表現最真實、最活躍的場所,也是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層。近幾年,高校學生社區通過學校投資、后勤自籌資金和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社區的住宿條件、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變。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社區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過程中的職能和作用顯得更加突出。但是,由于認識上的偏頗、投入的有限、人員素質等因素導致大學生社區的建設發展只考慮了數量而不重視質量,特別是社區的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顯滯后。如何改變當前這種現狀,加強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全面提高大學生社區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拓展黨團建設工作,延伸工作手臂,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力度,塑造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一流育人環境,從而在社區建立強有力的黨支部。
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條塊分割,黨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和工作載體
高校學生社區黨建工作基本上是由系黨總支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負責,黨員輔導員參與,形成院系和班級一條線的工作體系。但現在各種學生社團群體的影響和作用進一步強化,使得現有的學生工作管理體制中思政與黨建之間、學工部和團委(學生會)之間條塊分割的缺陷進一步突出。基層黨組織對學生社區黨建缺乏指導和幫助。安排黨員教師擔任的學生社區入黨聯系人,有些工作不到位。
(二)黨建內容不夠明確,實際工作定位較低
黨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高校學生社區黨建工作應有其自身的重點和特點。但現在學生社區黨員的活動與黨外活動脫節,與團組織、學生社團群體的活動缺少聯系;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將高校學生社區黨建工作定位于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社區基層黨組織活動內容貧乏,多半是用來解決新黨員發展問題或讀報念文件,而思想的交鋒、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增強黨性修養的活動較少。
(三)黨員模范作用發揮不夠,整體影響尚不明顯
社區學生黨員應該在群眾和集體活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但總體上看高校學生社區黨建在“進口”上把握較嚴,但有些學生入黨后在群眾和集體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夠,學生社區黨組織的整體影響也不明顯。
(四)工作方式和觀念陳舊,對培養現代型優秀人才思考不夠
社區黨組織應該吸引現代型的優秀人才入黨。但部分社區黨建工作者思想觀念陳舊,對主動適應社會、社會活動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抱有成見。他們的“優秀學生”標準仍然是考試成績優秀、聽老師話、樸實穩重等。
(五)考察重點把握不準,發展導向存在偏差,發展數量偏低
在社區生活中,較少有機會考驗發展對象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黨性表現。大學生入黨的考察較多集中在學習成績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三、對策
解決如上問題,筆者認為,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利用高校集中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有利契機,在落實整改過程中從組織上、內容上、活動等方面全面加強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逐步建立健全學生社區黨組織機構
高校學生社區是集住宿、餐飲、休閑活動、學習等一體的特定區域。高校黨建工作進學生社區,是加強學生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是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大學生社區建立黨組織最初是在2000年6月李嵐清同志到重慶交通大學視察,充分肯定該校學生社區黨員接待室的做法,并指示在全國推廣。2002年12月,陳至立同志在《再接再厲,開拓創新,全面推進、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報告中指出:“學生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對學生公寓內學生的管理,特別是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生活社區、學生公寓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上可見,高校黨建工作進學生社區是必須的、要加強的。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高校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實現全面和諧發展的組織保證。大學生社區應該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黨建工作。在學生社區組織機構建設上,目前基本有兩種模式:一是把每一個學生宿舍樓作為一個支部來劃分管理,一個支部再劃分若干黨小組;二是在學生社區成立“社區黨建工作辦公室”,在學生宿舍的不同樓層成立若干個黨小組。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理順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的各種關系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統籌協調好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與各二級院(系)黨建工作的關系,統籌協調好學生社區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的關系,等等。
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消除社區黨建和二級院系黨建工作的“兩張皮”現象,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和二級院系黨建工作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實現加強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與各項服務工作的有機結合。學生社區的黨的建設工作必須堅持發揮黨組織的主導及核心作用,同時盡可能發揮學生社區內學生組織的工作優勢,密切配合院系黨組織,形成多方面的工作合力,起到協調、整合社區組織資源的作用。因此,在學生社區黨建制度方面,更要形成一套系統性強、操作性好的學生社區黨建體系。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高校大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目標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其根本著眼點是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社區黨組織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黨建工作目標。
學生社區黨組織要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結合社區工作實際,積極參與學校文明建設活動。如寢室衛生工作是學生社區精神文明工作的一個難點,要實現創建文明示范社區的突破性進展,使學生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達到較高程度,需要通過各種類型寢室文明建設活動的展開,來大力倡導寢室生活的文明化,包括改善寢室的凝聚力、學習氣氛、文化格調等,并在寢室文明的建設中促成人格、知識、能力的提高。因此,通過舉辦社區文化節等學生活動,增強組織活力,使社區黨組織扎根于學生社區。
在學習形式上,要充分考慮和結合青年學生的思想特征,組織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政治理論學習。在學習內容上,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為主線,提高學生黨員的政治覺悟和思想修養,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通過以往的黨的知識答疑、日常事務咨詢向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習咨詢、就業指導延伸,進一步拓展了指導的輻射面。依托學生社區網站和QQ群,占領網絡教育陣地。并通過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等方式,與學生和學生家長建立互通網絡,充分發揮信息時代數字化虛擬空間的育人功能,積極培養學生黨員為黨的事業而努力奮斗的良好精神狀態。
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學生社區活動室或辦公室接待同學的來訪或咨詢,做好接待記錄,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那些積極要求進步的同學進一步向黨組織靠攏,幫助那些思想方面存在困惑的同學指明方向,提供幫助,解決一些學習、生活上的實際困難。積極開展黨員形象工程,在各個公寓門廳設立黨員明示牌,這一制度將方便積極要求進步的同學和黨員同學保持較為密切的聯系。
通過對學生社區黨建工作的實踐探索,最終實現高校黨建工作校內與校外的結合、教育與實踐的結合、現實與虛擬的結合、他律與自律的結合,充分彰顯出黨建工作的育人功能,為促進高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嘗試。
參考文獻:
[1]邱剛.創建網上黨校 推動黨校教育現代化[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
[2]黃炯華,孔燕群.再談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J].黨史文苑,2008,(12).
[3]李萬倉.大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7,(S1).
[4]郁順華.試論新形勢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J].經濟師,2008,(01).
[5]王永明.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6]吳文輝,宋丹萍.大學生黨建三進工作新途徑探索[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7]唐艷.樹立科學發展觀 探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模式[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0,(01).
[8]徐建軍,謝群.加強大學生黨員政治理論學習[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6).
[9]施福新.新時期加強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略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S1).
[10]吳曉梅.以黨建工作為龍頭 切實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中國電力教育,2008,(21).
[11]吳文輝,宋丹萍.大學生黨建三進工作新途徑探索[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