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語意閱讀法。
這種閱讀方法適合運用在比較簡單的地理知識中,通過語意閱讀法使學生對這一章節講述的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由于能采用這種閱讀法的文章中,難點不多,易于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知識提出幾個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通過對問題的解決,學生又一次對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了回憶,鞏固和加深了所學的知識,同時在實際應用中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運用語意閱讀法時,要求學生對這一章節的內容逐字逐句地進行理解,同時要對關鍵詞和關鍵句進行深入理解,通過對每個知識點的理解,最終很輕松地掌握全篇文章的內容。采用這種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完全可以自學其中的內容,不但節省了教師的講解時間,而且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自學時間,能使他們為下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
2.提綱閱讀法。
有些地理知識的難度很大,包含的內容很抽象,不易于學生的理解,這時為了幫助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的內容,教師可以給出學生一個閱讀提綱,根據提綱列出的問題對文章進行深入閱讀,這就是提綱閱讀法。在教師給出學生的這個閱讀提綱前,需要教師對文章深入研究,結合教學目標,給出學生應該掌握哪些部分的提示,讓學生在學習時難度降低。學生根據提綱完成閱讀后,教師要對學生提一些問題,以考察學生學習的效果。
3.地圖閱讀法。
地理和地圖關系十分密切,地理課本上有許多插圖,還有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圖冊。地圖閱讀法就是要求學生在閱讀地理知識的時候,充分重視地圖的作用,認真讀圖,分析地圖,理解、記憶地圖,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地理信息,并能夠做到圖文轉換,應用地圖說明地理問題,尋求各種地理規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圖轉換成文,用語言文字準確敘述圖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規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二、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地理課本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回答地理問題的主要依據。地理課可以通過讓學生認真閱讀地理課本知識,做課前學習筆記,然后教師加以指導,指出不足,幫助學生提高成績。以學生閱讀為主的教學模式,把閱讀作為地理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并反復堅持,不斷改進,就能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進行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索的內在因素,只有學生對地理知識感興趣了,在教學中學生才能積極活躍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會自主地對地理知識的描述進行探索和分析,使他們在深入的過程中發掘這些知識的本質。點點滴滴的進步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地理的更大的興趣,就有利于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開展各種活動,學生在活動環節中也會積極表現,通過師生雙方積極的雙邊活動,就能促進教學課堂的效率,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在新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下,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課堂導學,通過對學生學習的指引,使學生沿著教學目標的要求不斷進步。
四、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新課標的要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課堂學習。如何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可以是教師進行的小組合作,也可以是學生自主組成的小組合作。學生自主組成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自主性,通過學生進行自主結組,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同學結組學習,可以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討論學習。自主結組使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結為一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他們的知識水平不同,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不同,可以使他們在進行探索時能吸收其他人好的想法,取長補短,使自己獲得提高。在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的地理思維更廣泛,思考問題更全面。教師在教學中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他們發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有了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在進行課堂指導時,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能力,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地理。
作者:何曉艷 單位:河北冀州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