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通過繪制地圖、地理圖表,發展學生的動手技能
新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教師應重視利用地理圖像,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來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可見,讓學生動手繪制地圖是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繪制地圖是地理讀圖過程中的“動手操作”環節,但在地理學習中卻常常被忽略。實際上,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圖,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地理技能。例如,在教學“中國的地形和地勢”時,我要求學生在結束新課后繪制出中國的地形和地勢簡圖。我先讓學生勾勒出地勢呈三級階梯的框架,確定主要山脈的位置。然后以此為基礎,我讓學生在對應的位置標出中國主要的地形區。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起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我還讓學生勾勒出了我國的兩條大河——長江和黃河。這樣,通過簡單的繪圖,就將原本抽象的地理概念具體化,使獨立的知識點被整合到了同一幅地圖上,幫助學生落實了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相互聯系,鞏固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雖然有些學生開始時畫得有些艱難,空間位置也落實得不夠準確,甚至還出現了不少錯誤。但是,經過學生之間的相互指正和教師的逐一指導,大多數學生所繪制的地圖都能正確地反映中國的地形和地勢特征。更重要的是,學生還獲得了鍛煉動手能力的機會,在無形中提升了地理技能,提高了學習地理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各種地理教學圖表。地理圖表的制作能力也是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要引導和指導學生學會將有關的地理表象信息和各種地理事物在時空上的分布,通過圖形來形象直現地表達出來。例如運用氣溫、降水資料,繪制出氣溫曲線和降水量的柱狀圖。通過繪圖訓練,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實現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理念。
二、制作學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空間性。在實際教學中,有一些概念、現象和原理,僅靠文字、圖片很難解釋清楚,學生往往理解不到位,難以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目的。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可采取讓學生動手制作學具的教學策略,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把問題層層分解,逐個擊破,在親身的體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對所學知識深刻理解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時,教師可讓學生利用乒乓球來制作簡易地球儀。制作分兩步:第一步,讓學生參照課本所提供的“地球儀”圖片以及活動中所提示的地球儀制作步驟來自己動手制作,完成以后可相互展示作品,提出問題和意見。第二步,在學習了緯線和經線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自制地球儀上標出南極、北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以及本初子午線;完成以后推選代表結合地球儀說明緯線和經線的特點;最后教師再加以概括和總結。這樣,因抽象而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便經由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的學具得到了輕松化解。還有如在中國地形章節的教學中,除了課堂講授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動手制作中國地形模型。這也不失為一種掌握、理解、鞏固知識的好方法。
三、結語
總之,通過動手制作學具,學生的動手積極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調動,不僅能做到寓教于樂,幫助學生輕松理解知識,而且還能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以及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說:“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能思考。”這句淺顯易懂的話蘊含著十分深刻的哲理,它啟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善于“動腦”,也要引導學生善于“動手”。筆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中也已深深地體會到,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地理技能的基本途徑,是學生學好地理知識的關鍵,更是形成地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作者:張英 單位:遼寧省大連莊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