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生物論文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教學情境生活化就是在課程的開設和開始階段引入生活片段,用學生經常面對的事物進行新課程的導入使學生能夠盡快適應知識,進入課程學習的核心部分。在進行情境營造時,教師要讓熱點話題、常見現象等成為情境素材的首選,使學生能夠以熟知的材料去加工未知的問題。同時河以借助多媒體等手段荊用豐富的視頻、圖片和文字展示課程導入部分,以一定程度的表象刺激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進而實現課程第一階段應達到的目標。
例如,高一生物必修一中第一單元《從生物圈到細胞》中要讓學生認識到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并能夠準確說出生命系統的層次。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缺乏足夠的設備讓學生近距離細致地感受細胞的結構。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具體形象的生活案例對抽象的概念進行具象化處理,以便于學生能夠以合適的路徑接受具有一定難度和高度的新知識。例如草履蟲除了分裂和運動還能鑷食、排泄,生長;精子和卵細胞作為橋梁胚胎發育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有關系;SARS病毒的復制與傳播等。這些貼近生活沮易于通過多媒體等形式傳播和表達的事物是營造生活化情境的優質資源應該得到優先使用。
二、教學方法生活化
教學方法的生活化要求教師要突破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的場景延伸到大自然涎伸到社會當中,并利用現實的生活道具為學生解釋抽象知識。由于生物課的特殊性莊物課教學內容可以較為普遍的取材于我們生存的這個環境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資助搜集教學材料,利用生活當中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新知傳授。在進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一課的教授時油于相關實驗涉及到使用花生、油菜花等油料作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花生地或油菜花地親自采摘實驗標本。
在采摘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其顏色并思考幾個問題:菜籽油和花生油主要屬于什么化學成分?菜籽油和花生油是從什么材料中提取的?在采摘完實驗標本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專業設備進行科學實驗例如制備花生種子的徒手切片、利用花生種子切片進行脂肪鑒定并小組合作完成對洋蔥根尖、小麥種子、花生種子、大豆種子的脂肪鑒定。在這里教師既通過大自然環境實現了對傳統課堂環境的突破,同時也實現了用較為現實和常見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新知傳授的過程實現了教學方法的生活化。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是對整個教學階段最核心部分的生活化總要求。教學內容涵蓋整個教學過程在內容的選擇上要與生活背景相聯系,在教學處理時也要讓知識回到生活當中,實現概念與實物的對接《身邊的生物科學》通過對各種信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提高學生獲取與甄別有效信息的能力焙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并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與人類社會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引入豐富的生活實例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所在。
如何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課的重要性?如何讓學生對生物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愿意主動接受、接觸和深入的研究它?答案就是讓學生親身體會生物科學的奧秘和與人類生活的息息相關。全球變暖導致的農作物減產、植物行為異常;小核糖核酸分子及其對艾滋病和肝炎治療的幫助;“勇氣”號和“機遇’夕號火星車登陸火星并發現有水的證據……這些新聞報紙經常宣傳報道的掌生能夠親身感知到的內容正是挖掘學生學習興趣的點。將生活化的內容真正貫徹到教學過程中,有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
傳統的課堂對學生的評價只是“一張試卷定勝負”。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是應試教育的惡果。實際上,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讓學生能夠實現自我生成,自我發展,自我完滿。如果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遷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那么單一的概念考核和解題策略不會影響到學生教育質量的好壞。如果教育評價能夠側重于生活化處理,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往重學生主動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那么知識的流動性就會得到更好的體現教育的評價就會深入到評價本身當中,實現教育的社會效益、個人效益、長遠效益。
五、總結
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是一種人本教學理念的體現是服務于人的成長、實現教育核心價值的途徑。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尤其是教學評價觀念基于多元智力理論構建符合學生發展規律掌科建設規律的新型生活化生物課堂。
作者:秦艷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鄭城縣美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