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教學論文
第一篇
一、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的方式
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集中在教師和教材,現代多媒體應用到物理教學中的主要方法有:
1.幻燈片和投影
幻燈片和投影是最常見的多媒體技術,它們得到了廣泛應用,它可以保存很長時間,能夠節省課堂上老師書寫的時間,通過在教室的投影儀投影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
2.播放一些視頻和錄像資料
電視教學可以實現聲音和形狀特征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電視給學生播放一些聲音和畫面,增強學生的畫面感,而且這些資料還能夠拷給學生自己,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可以重復使用,能夠有效地讓每個同學都掌握。
3.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
多媒體計算機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的一種高科技產物,把它應用在物理教育中,能夠實現立體的物理實驗,計算機可以避免學生在課堂上不理解,因為網絡可以在任何時間學習。多媒體課件的類型:
(1)演示課件:演示課件是物理學的一個目前使用的最重要的教學課件,它通過計算機媒介的文本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的功能,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通過圖像展現出來,解決了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知識,能夠讓同學們更加容易理解。
(2)模擬課件:模擬課件可以顯示宏觀和微觀世界,把一些通常是看不到的或者是短暫存在的物理現象以非常緩慢的速度正常顯示出來,還可以顯示內部結構和內部運動物體的方法。計算機設計模型能夠通過對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和本質進行歸類和整理,,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3)練習課件:練習課件是通過實踐來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出相關的一些物理問題,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的知識進行總結,達到學到知識的目的。
二、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應該注意的地方
毫無疑問,多媒體技術給物理教學創造了良好的使用條件,也為教學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使用中應注意以下的一些方面:
1.教師應該精心制作課件
在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首先應該選擇一個優良的電子教案,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增減。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應簡化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由難而易,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背景應簡潔明快,色彩要搭配協調,不能只注重追求外觀,過于注重視覺形象,否則,屏幕的添加的色彩太多,額外的信息和無關的信息太多,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還會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只注重漂亮的照片,忽視了學習內容,這樣對教學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2.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進度
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教師擁有非常廣泛的信息。在課堂上,教師板書的時間大大減少,信息量就會不斷增加。如果對教學進度控制不當,然后教師傾向于講授太多的內容,使大多數學生在前一個內容都還沒有消化的情況下就轉發到下一個內容,讓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步伐,削弱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開始的時候,老師應該循序漸進,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然后教師需要控制節奏,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性,對難點進行重復和指導,以便讓學生們掌握,達到一個好的學習效果。
3.根據多媒體教室設置課件的亮度
由于多媒體教室現在大多是從傳統的教室進行改造過來的。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必須注意照明,太亮的時候,學生就看不清投影,如果太暗的話,學生不好看書,也會影響學生的視力,而且容易使人產生疲勞。雖然每個多媒體教室配備了座椅,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室一定要注意站著說,這樣能夠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還能看到各個同學的學習反應,適當地調節課堂氛圍,是學生們在好的環境中更好地學習。
4.多媒體教學應該結合傳統的教學方式
在物理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如果教師盲目使用多媒體技術,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但是如果不使用會降低教學效率。為了實現物理教學的目的,并合理地對物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的結合,取每種教學方法的長處,促進物理教學的發展。
三、結論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對物理教育的進步有著促進的作用,特別是對物理實驗的發展,同時,我們也應注意不要單單依賴于多媒體技術支持下的物理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學要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促進物理教學的發展,使學生高效地掌握好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作者:于立國 單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學生希望能夠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掌握知識,即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知識。而就目前高校開設原子物理學課程而言,絕大部分高校和我校一樣,只有48學時一學期。以我校選用的褚圣麟《原子物理學》為例,該書共有十一章,即一章講授時間只有4學時左右,相對來說存在內容多時間少的矛盾。在原子物理教學中,經常會給出大量復雜的圖形,比如原子光譜,乃至是動態的效果如外磁場對原子的作用過程。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畫圖和板書,既增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又浪費了時間。如果是多媒體教學,教師可在課前把相關復雜的圖畫和板書做成圖片及動畫效果的課件,在課堂上直接播放,就可以大大增加課堂容量,節省大量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2.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原子物理的發展始于19世紀末人類關于X射線和發現電子的兩個實驗。其后,原子物理的發展一直離不開實驗。原子物理研究的對象是原子及原子內部結構,其半徑只有1nm。學生接受起來非常吃力,如何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微觀世界的知識?用多媒體輔助原子物理學教學,以清晰、形象的模擬具體的過程或展示相關內部結構,如多電子原子的譜線躍遷,粒子的散射過程。這就避免了過去用千言萬語都說不清的尷尬,并且使學生過目不忘,印象深刻,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3.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課堂的中心,評價一門課或者教學手段是否優秀的一個指標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指引學生進入原子物理學的最好的老師。原子物理是一門以近代實驗為基礎,以假設作為理論引導,在相關定理和定律的框架下以嚴謹的數學推導作為工具的課程。在原子實際教學中,相關概念、相關空間模型引入以及數學知識缺乏使得學生覺得難以理解,且不易勾勒相關立體模型。如果采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相關空間模型,且用伴隨聲音的動畫來展示,既有利于相關抽象過程的展示,且有時可以用動態形式來驗證分析的結果。如此這樣,一下就能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從而調動學生對原子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4.有利于學生了解學科最新發展動態。
當前選用的教材雖然十分經典,但是其對于目前學科發展動態的描述十分欠缺,即部分知識需要更新。而原子物理屬于一門研究微觀物質的課程,其研究對象為肉眼所不能夠識別。例如當下研究的熱門課題——尋找“上帝的粒子”其講解就不容易,如果利用多媒體制作相關前沿的課件,可以讓學生清晰了解當前原子物理發展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手段,啟蒙學生的科研意識。
5.有利于學生提高聽課的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同學喜歡做課題筆記,而且篇幅很大,這樣做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在忙于抄筆記的同時,忽略了教師講課的內容。一堂精彩的課,教師板書往往只是提綱挈領,教師對于具體的知識的講解才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若采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只需記錄相關知識要點,其余時間用來可以專心聽講,可以有效地提高聽課效率。原子物理中有時需要做相關圖形,例如一維、二維、甚至三維的圖像,其會占用教師講解的時間。多媒體教學避免了圖像不準確的問題,也避免了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6.有利于了解相關歷史。
原子物理學是物理學其中一個分支,其是在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等學科基礎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原子物理學的發展無論對于物理學科還是整個社會都會帶來推動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相關過程中有貢獻的物理學家的圖片、視頻等,有助于學生了解原子物理學的發展脈絡及原子物理學對于社會進步作出的貢獻。對于原子物理學史的講解,可以增加學生對于原子物理學習的自豪感。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雖然多媒體教學有如上的優勢,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如處理不當,不但預期效果會大減折扣,反而會出現反作用。
1.過分追求課題容量。
對于原子物理課程的掌握,最關鍵的是要理解所講的知識,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多媒體教學,教師如果把握不好節奏,學生對于所講知識只有認同感,但來不及思考,教學易走進“填鴨式”教育的誤區。因此,對于教學內容的增加,一定要基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注意預留一部分時間用于學生思考。否則,大容量的知識不僅達不到教學的目的,而且會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學習負擔,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對于多媒體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控制教學容量和速度,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傳統教學的處理。
應該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夠以偏代全,完全放棄傳統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在長期教學工作中形成的,其很多優勢是需要發揚的。因此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注意處理傳統教學方式,做到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十分清晰的直觀材料,有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培養。但是這種直觀形式也會成為一種限制,學生正常的思維活動受到影響,學生會產生依賴性,形成思維的惰性。單純的多媒體教學,長期會挫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大大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4.學生注意力的把握。
多媒體教學是非常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形象直觀。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注意力的把握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導學生,讓其注意力不全部集中在一些圖片、視頻上面。要使其知道圖片、視頻的展示只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背后的原子物理過程或者原理。這樣學生才容易在感興趣的前提下,更好把握索要學習的原子物理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多媒體教學有其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它的運用使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面臨考驗,同時也帶來很多反思和革新,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因此在原子物理學教學中要克服不足,發揮其優點,以達到最優的教學目的。
作者:胡峰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
第三篇
一、初中物理多媒體教學的優劣勢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我通常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配合,結果證明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很好。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我也看到了一些教師不合理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利用備課時的課件進行重點知識的講授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濫用”多媒體,就可能導致對“板書教學”的忽略,也就忽略了課堂教育的本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進行多媒體教學下的師生互動模式的應用,就可能導致學生對于一些知識“消化不良”,就容易使學生成為被動學習者,不能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這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
二、優化初中物理課堂的多媒體應用方案
為了保證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在多媒體應用過程中,我們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需要我們進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細節化”應用,也就是利用好視頻、動畫等對各個章節的物理知識展開教學,確保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比如,在“光現象”教學中,在新課開始時,我播放了自然界里的各種光怪陸離的光現象,讓學生“目瞪口呆”,這激發了學生學習光知識的欲望,這樣我的教學環節就比較輕松地吸引了學生,這是“板書式”教學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必然離不開實驗教學模式的應用,因為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識點都需要從實驗中得出。在實踐過程中,受到現實條件的約束,有些實驗的開展非常不方便,利用多媒體技術就比較容易實現該環節的教學效果。比如,“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教學,在上課時,我會播放眼睛成像原理的動態視頻和凸透鏡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展示,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凸透鏡的成像原理。這比單純的口頭教授效果要好得多,也節約了一定的課堂時間,提升了教學效率。還有一些實驗在課上演示操作的成功率較低,需要利用多媒體進行動態展示。比如,在“電與磁”“光的反射”知識點的實驗中,在課上進行實驗操作不太現實,磁場的具體表現、光的衍射情況等可以通過計算機視頻的播放,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概念。在視頻的動態播放過程中,不需要我過多的口頭描述,學生就可以把知識理解到位,提升了教學效率。
在課堂實踐過程中,物理習題的練習模塊也是很重要的。有些物理題的講評,需要創設情景、畫圖、陳列基本公式等,其中情景的創設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問題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板書式”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用粉筆頭進行題目情景的設置,并且口頭的表述也比較簡單,而后再讓學生進行反思,完成具體的題目。在該模塊中,教師的簡單闡述,雖然節省了課程教學時間,但是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畢竟這個環節是師生的共同審題,取代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環節,不利于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的形成。
在該環節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提升其應用素質,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將以前的例題儲存在計算機里,需要用的時候,再原樣展示,確保學生在該環節的獨立思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對于物理情景的分析能力會大大提升,在與教師互動過程中,更容易進行物理規律的總結,提升自身的思維總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審題操作能力。在初三年級的教學中,學生的復習時間是有限的,其面臨著“中考”的檢驗。
有些物理實驗知識在考試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需要教師積極做好這些知識的復習工作。在以往的教學環節中,教師一般使用“板書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互動的教學成本,并且教學模式也更加難以形象化。比如,“運動與力”復習教學時,對一些題要進行受力分析,碰到復雜的題,畫圖就占據了更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能夠確保該環節的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我以前的教學中,更習慣利用多媒體進行考前知識點的突擊,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回顧以往的知識。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開展,提升了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普通教學模式的應用,有些物理知識,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學生,讓學生對一些問題的解答思路更加清晰,這都需要應用“板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師生互動,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結語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指望它解決一切教學問題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教學過程中見縫插針,合理使用多媒體,才能達到它最佳的輔助作用,才能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作者:王曉霞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小滿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