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保險論文
一、我國目前農業保險市場存在主要問題
1、從需求方面說,農民的保險意識薄弱,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
我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小農生產意識根深蒂固,以及三是多年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使得農民的生產意識停留在一家一戶的思維層面,加上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水平整體不高,更加看重眼前的既得利益,對農業生產的缺乏前瞻性和整體性的考慮,甚至沒有風險防范意識。風險大的投保成本高投不起,風險小的則沒有投保的必要。同時由于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整體比較低,除卻必須支出的事項后,沒有過多富裕的經濟能力支付高額的農業保險保費。因此,造成我國農業保險市場有效需求不足。
2、農業保險風險的高度相關性和可預見性的不確定
農業生產中,比如暴雨洪水災害、旱災、冰雹霜凍災害等自然風險一旦發生,會導致大量巨額損失同時發生,致使保險公司很難利用集中大量的風險單位來分攤損失的方式來降低損失,使保險公司面臨重大的財務風險,并日益成為保險公司破產的首要原因。再加之很多自然災害發生的不可預見性,使保險精算和賠付難度增大,進一步加大了保險公司損失的可能性。
二、完善我國農業保險業發展的具體對策
1、增加各級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扶持的力度
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使得農業生產不能完全按市場方式運作,那樣將失去農業保險存在的意義。因此,政府應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和財政支持。首先是加大中央和地方對農業保險的財政資金扶持;其次是稅收優惠,如免除經營種植業、養殖業的經營主體和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的營業稅和所得稅;三是給予金融方面的支持,比如增加政策性的農業貸款,政府提供一定的擔保,降低農民進行商業貸款難度等。
2、構建適合國情的農業保險體系
我國農業保險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農業保險制度創新,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建立以政府主導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模式。
3、建立市場主體多元化的商業保險運營模式
以商業性農業保險公司為主,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因地制宜,采用適合本地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以地區和保險責任為標準,在社會范圍內籌集農業保險基金實施農業災害的預防和救助。
4、增強農民的保險意識,培育農業保險消費者,提高市場的有效需求
從農民缺乏農業保險的意識的實際出發,采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向農民傳播保險知識、向農民宣傳農業保險的意義和作用,讓他們接觸農業保險、認知農業保險、信賴農業保險、購買農業保險,認可、宣傳農業保險,構建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的和諧合作關系,使農民積極主動地參加農業保險。
作者:孫貴生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