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卓越計劃”,正確自我定位,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進一步完善測繪工程專業GIS課程的體系結構
面向“卓越計劃”的測繪工程專業GIS課程的體系結構,分為4個層次,即基礎知識層次、應用知識層次、開發知識層次和綜合知識層次。基礎知識層次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地圖學、自然地理與地貌學、經濟地理學、空間分析、數據結構與數據庫、數字圖像處理、專業外語等課程。應用知識層次主要包括:GIS軟件應用、ArcGIS應用與開發、AutoCAD技術、計算機地圖制圖、數字地面模型及應用、網絡GIS、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等課程。開發知識層次主要包括:高級語言程序設計(CJHJ)、VC++語言、GIS工程案例分析、GIS設計與開發、嵌入式GIS設計與開發、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等課程。綜合知識層次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實習、地圖數字化實習、GIS平臺應用實習、空間數據采集實習、創新性研究與設計實習、大學生科技競賽和科技學術活動等。
二、融入CDIO理念,從工程案例教學抓起,豐富教學內容,優化GIS整合課程內容
在GIS課程的教學中,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將CDIO融入日常教學中。CDIO注重的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融入CDIO,其是一個漸進的、由淺入深的過程,先有實驗,然后根據實施效果逐步調整,從而完善,再逐漸深入。工程案例教學是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更新,它涉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師生關系等一系列的變革,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實踐。面向“卓越計劃”,采用CDIO教學模式,從工程案例教學抓起,緊密結合工程的適用性,同時,增加學科前沿性和熱點的授課內容,與時俱進從橫向和縱向上豐富和擴展教學內容。在測繪工程的背景下,優化整合GIS課程的課程內容,將課程與課程彼此重疊的內容適當刪除,保留各門課程的獨特性,同時注重先修課程與后續課程的承接關系,以及與測繪工程專業的內部聯系,合理分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時。例如:在“GIS設計與開發”課程教學中,可引入GIS面向不同行業的工程案例和基于不同GIS軟件平臺的工程案例,實現縱向和橫向的不同角度對比和分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避免理論的固化,優化整合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采用多層次、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
利用我校現有的實踐條件與資源,以及校企合作的契機,采用多層次、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將測繪工程學生四年的GIS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分為4個層次,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一層次為基礎型,這一層次主要是側重于學生GIS基本技能的培養;第二層次為綜合性,側重于提高學生的GIS綜合應用能力;第三層次為研究性,實踐任務與生產、科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第四層次為選擇性,體現CDIO的人才培養要求,拓寬學生的測繪工程專業思維和GIS工程思維。GIS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的4個層次、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內容靈活,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培養學生專業技能。
此外,為積極響應“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穩步推動協同創新,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我校現已與黑龍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ESRI中國(北京)有限公司、黑龍江傲立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北京國遙新天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聯合培養人才,主要體現為行業企業參與GIS課程中應用、開發和綜合型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提供實踐環節的真實數據、工程典型案例,以及提供比較穩定的工程實踐基地,參與企業所提供的創新實踐項目。校企雙方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科研合作、技術交流、人才輸送等形式開展全面合作,共同構建產學研的創新體系,形成專業、產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努力實現“校企合作,產學雙贏”。
四、加快“卓越計劃”配套理論和實踐系列教材建設,彰顯我校測繪工程專業特色
基于“卓越計劃”選用、修訂和編寫符合我校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教材,是目前教材建設的當務之急。因為教師不是單純的講授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學生。這不僅是一個教學理念的轉變問題,而且是一個教學實踐的操作問題。“卓越計劃”配套系列教材,應注重引入實際工程案例,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分析市場現有各類教材的優缺點,以及我校測繪工程專業特點,授課對象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層次,有的放矢進行教材改革和教材建設。此外,積極開展高校之間的專業橫向合作和技術交流,合作編寫或修訂教材,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我校測繪工程專業特色,同時避免“閉門造車”的窘境,彰顯我校測繪工程專業特色。
五、加強異構環境GIS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重視“雙師型”教師培養
目前,GIS課程的教學團隊存在著年齡差異、專業差異和背景差異,加強異構環境GIS課程的教師團隊構建,有利于知識的交叉。團隊教學是GIS知識融合、互補、聚集的有效途徑,教學團隊能大大擴展GIS課程的輻射作用,形成綜合實力,逐步形成一定的學科發展方向,有效促進GIS課程的優化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在從“學校模式”轉向“校企合作模式”的過程之中,而任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最終都要通過教師的實踐才得以實現。“雙師型”教師發展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也是彰顯高校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關鍵。教師要使自身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正起到身教勝于言教的作用。
六、結束語
為了進一步提升各高校測繪工程專業在國際、國內的競爭能力,培養基礎扎實、知識全面、開拓創新的具有扎實GIS技能的應用型本科測繪人才,必須有效進行面向“卓越計劃”的測繪工程專業GIS教學體系的研究。目前,其正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仍需要全國各高校依據自身特點,進行積極的探討,也需要各高校之間加強合作與交流,只有這樣各高校才能抓住發展的新機遇,極大地拓展辦學空間,有效地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
作者:梅曉丹 王延亮 馬俊海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