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
教師在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起該門課程的教授工作。在上課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全方位地認識地理問題的習慣,很多學生由于在初中階段沒有形成全面的地理思維習慣,導致學生喜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地理,不進行主動思考,這種學習方式對今后的地理學習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進行循序漸進的誘導,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建立一種良好的地理學習方法。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角度出發,一步一步深入挖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思維。如在分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的時候,學生應該把三個影響因素都分析清楚:如緯度、地勢、天氣。如果不能全面地分析各個影響因素,對知識掌握不充分,就很難得到高分。另外,平時注意新聞、報紙、網絡等傳媒與地理有關的信息,培養學生正確的地理思維能力,如我國西南地區經常發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我們可以借此讓學生根據新聞報道思考這些地區多這些地質災害的成因、危害及給人類造成的影響。或是遇到一些相關的學科,就需請教相關學科的教師,這樣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才能建立的比較全面。
二、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科是理性知識,有很多學生和老師以及校長都認為地理是屬于死記硬背的,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地理教學中,需要教師廣泛地查閱課外資料,在課堂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的穿插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地理思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例如,問學生:“為什么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會使全球氣候發生變化?”這樣的問題不是背就能解決的問題,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東太平洋海水會異常升高,導致南北赤道暖流勢力減弱,美洲西部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地區降水減少。再比如分析我國東部的南方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為什么比全球同緯度地區平均值少,像這樣的問題就不能死記硬背,要讓學生用理性知識分析。
三、結語
在地理教學中必須通過各種途徑,采取有效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更好的學習地理知識,降低許多地理問題的難度,而且還可以避免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走入誤區,讓學生有效的全面學好地理學科知識,形成地理學習能力,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
作者:周春霞 單位:內蒙古托克托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