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歷史教學論文
1.史料的選擇要全面、客觀,切記斷章取義
只有材料運用全面客觀,才能讓歷史真正更完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才能避免斷章取義和以偏概全。在《中國斷代史秦漢史》的上冊中,作者在第90頁引用了《史記.秦始皇本紀》用以說明相權和皇權的矛盾,我認為是不妥的,因為作者忽略了這段文字的上半部分,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作者引用的這段話上半部分才是始皇帝殺“此中人”的主要原因。筆者把這段話摘錄如下: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熱,凌云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愿上所居宮無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乃命咸陽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通甬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熱,凌云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愿上所居宮無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乃命咸陽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通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沖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行,有言其處者,罪死。所以,綜合這段話來看,并不足以說明皇權和相權的矛盾。而是秦始皇想求得“真人至”以得到不老之藥。
2.相互矛盾的一些史料,我們要善于比較
陳寅恪曾說過:“吾人今日可依據之材料,僅為當時所遺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殘余斷片,以窺測其全部結構,必須備藝術家欣賞古代繪畫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說之用意與對象,始可以真了解。”即歷史問題的說明離不開史料的運用,但是史料的運用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鑒別。2008年全國高考江蘇省歷史試卷第22題,這則材料就要求我們對歷史要有比較詳實的了解,即我們經常所說的通史觀念。我們只有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基本實質有深刻的了解,不難發現天皇的詔書是故意扭曲事實。
3.詩、文證史
中國的詩文大多具有敘事的特點,不乏有時間、地點、人物等特點,因此和國外的詩文相比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但是還應該注意,詩、文是文學,文學雖然來源于生活,但要注意區分寓意和紀實。我們必須和現存的的史籍資料相互配合使用,才能還原歷史的真實。在探討辛亥革命是否是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用魯迅的《阿Q正傳》里面農村的現狀再結合相關歷史史實去證實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成果我們應該肯定,但是應該看到辛亥革命在農村的大部分人沒有真正認識到辛亥革命的性質。
4.讓學生接觸一些原始的歷史資料
根據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加以選擇地選用專業性較強的史實材料和原始資料。2012年全國考文綜卷第48題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此題運用的是道光朝的上諭檔中的原始資料,從這則高考題的傾向性我們可以看出,在以后的高中歷史教學中,一定注意在課堂教學中要開始出事一些原始資料和一些具有史實的資料,讓學生近距離的把握歷史的原貌。
5.總結
筆者從以上五點考察了在高中新課改以后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歷史教學者來說應當注意的問題做了一些探討。高中歷史新課改以來,大部分老師對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運用有點迷茫,到底怎么運用史料去進行歷史教學?是作為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者一直進行探討的問題,也希望筆者的見解能對高中歷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有所收益。
作者:王新峰 單位:項城市正泰路項城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