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生物論文
一、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聯系
以高考為終極目標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只關注學生的解題技巧訓練,任課教師將學生的能力簡單理解為應試能力,只關注具體題目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情分析,遠離了實際生活,久而久之,原本應是豐富多彩的生物學科,內容變得單一、乏味、枯燥.縱使學生的應試能力獲得了很大提高,但當真正面對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一籌莫展.總之,學習內容一旦脫離生活,學科的實際運用能力就會大打折扣.因此,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將學習內容與生活實踐相聯系,注重課本知識的實效性,體現在教學過程上便是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善于在教學中要還原生活.例如,在講“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時,談到酶處于最適合溫度時活性最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談到人的正常體溫為37℃左右.正常體溫下身體比較舒適.如果發熱到39℃左右,人就覺得渾身無力.消化不良等,這就是因為人的體溫升高,酶的活性下降,細胞代謝速度減慢了.這樣真正達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最終目標,更有利于在考試中靈活應用直觀的、富有切身體驗的知識,應試成績自然而然能夠得到提高.
二、重視生物實驗的生活化
沒有探究,就沒有創新;沒有訓練,就沒有能力.古人也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生物課也是一門實驗課程,實驗是生物課的基本學習方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重視開展一些生活化的生物實驗探究,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各種基本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實踐能力的發展.例如,在講“呼吸作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對現實生活有指導意義的實驗,探究生活竅門.如引導學生做“探究水果保鮮的條件”實驗,形成學生親歷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通過學生自主設計探究生活化實驗,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而使他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向更高層次升華.
三、增強課外實踐的生活化
課外活動、課后作業等是高中生物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其時間和空間較為自由,屬于“空白”模式,其目的在于啟發學生獨立的思維、促使學生延伸課堂知識的縱度和深度,鍛煉學生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教師可以活化這段“空白”,增強一些生活化的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獨立地從生活中探究生物知識,進而養成探究科學、觀察生活等良好習慣.筆者在教學中善于運用課外實踐來讓學生感受生活、認知生活,從而熱愛生活,較為重視學生自我實踐,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一系列的體驗、實驗、探究等課外實踐來強化學生運用生物知識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升華學生“學”與“用”的有機結合.例如,在講“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時,筆者設置了探究、實驗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和教學內容知識有關,記錄下來.同時結合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對植物(如蔬菜)進行實驗,并記錄過程談談自己的感想.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現象有很多.通過設置這樣的課外活動,能夠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性,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總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有助于揭示高中生物的哲學價值;有助于實現高中生物的人文教育價值;有助于實現高中生物的生命教育價值;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提高.
作者:徐家鋒 單位:江蘇高郵市臨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