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北京市某建筑設計研究院空間使用調研分析
1企業概況
對北京某國企建筑設計集團進行前期調研:她的前身是中央某部位直屬設計院,現有員工總數超過1600人,下設眾多部院,主要針對項目以建筑、工程、以及機場物流設備等,各部院依據專長進行分工,互不交叉,是個名符其實的大型國企設計集團。各部門各司其職,基本的員工數量與工種搭配大體形同。整個集團內設置部門總體分為兩類,其一是職能部門,即主要進行公司管理工作;其二為生產部門,負責設計任務的實際操作與執行。我所調研分析的內容以后者為主。
2實地調研
實地調研,每個設計部或所,人員總數大約70~100人。所包含員工比例為:管理人員(包括總工、所長、副所長等)約占5%,建筑設計師約占50%,結構設計師約占25%,其他人員(包括電路設計師、水暖工程師、動力工程師、外勤、監理、綜合辦公人員等)約占20%。
3現存問題
通過實地調研和與工作人員的調查咨詢,得出該設計院的現有問題主要是:亂、窄、堵。亂。主要體現在空間內因儲物空間的匱乏,而圖紙及書籍等物品過多,導致室內堆砌的物品較多,使空間在視覺角度上較為凌亂,缺乏整齊感。窄。因統一使用“L”型工位,其工位所需面較大,加之辦公人員較多,致使內部空間流通不暢,通道及工位與工位間擁擠。堵。綜上兩個問題,從立面角度講,由于擺放物品過多,放眼望去猶如一個個高低錯落的隔斷,不能給人通透的視覺感受,從平面角度講,由于過于擁擠使使用者不能順暢通過,甚至有“死胡同”或“側身通過”的現象。
二、根據使用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1建筑設計師
就此類國企大型建筑設計單位而言,每個設計部門的建筑師比例都近乎于占人數的一半,其他還包括,成圖、水暖電等配套人員,他們的工作彼此分工明確,同時也有工作性質上的差異,在使用需求上自然也有不同。因此,懷著這樣的問題我走訪了一些在此工作的設計師、以及工程師,目的是想了解他們在空間使用上遇到的問題和有怎樣的需要。建筑師,屬于整個部門的核心,整個方案從開始初設到深化校對都需要他們身先士卒、親力親為,所以他們的使用空間的適應性尤為重要。通過對現有環境和對建筑師的走訪,我發現現有的工作環境不能夠完全滿足建筑師作為設計創意的發起者對工作環境需求,比如說現有的工作環境過于單一乏味、空間狹窄擁擠、缺乏暢所欲言的場所。而設計師需要靈感來驅動設計的進行,而過于單一乏味的空間往往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設計師設計思維的開放性。對于建筑設計師而言空間的多樣性、開放性和靈活性是必要的條件,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設計師才能釋放自己的創造力,設計出優秀的作品。
空間的狹窄和擁擠,其原因在于存儲空間的匱乏或者距離較遠,不適于設計師的使用,所以導致在辦公桌上大量的物品堆放沒有足夠的使用空間,同時也在鄰里之間豎起了一道無形的屏障,使設計師之間交流不暢。寬松舒適的洽談空間缺失,一般而言像國家級設計單位這樣的大型企業接到的工程大體都是國家級設計項目或者極為大型的設計項目,因此每個項目不能就由一個設計師獨立承擔,往往需要幾個建筑師組成團隊,協作進行,這也就為空間設計上提出了需求,同時為了保持私密與無干擾性,需要相對獨立的小型封閉洽談空間,在空間使用中要求擁有:可以擺放圖紙的大型臺桌(至少滿足擺放一摞A1藍圖)、討論展板(草圖及討論)、投影放映等。這樣的空間不見得要大,更重要的是獨立、舒適、以及便于人員聚合。這樣的空間也不用太多,每個所一兩個即可,可供各組輪流使用。
2水暖電工程師、及成圖人員
對于“水暖電工程師、以及成圖人員”而言,他們的工作是將建筑設計師的設計靈感在圖紙上進行呈現同時進行深化設計使設計更完善更易于實現,建筑師制定了明確的設計方向,需要成圖人員的來實現方案的制作,在圖紙制作過程中需要工程師們來配合與校對并進行深化設計,進而完善空間實現的可能性與輔助建筑更好的實現。工程師及成圖人員的工作方式主要以伏案為主,依據電子文件或草圖,面對電腦進行制作,所以在工作環境的需求上更傾向于獨立進行,也不易被打擾,這樣工作效率會比較高。當然也會有師傅帶徒弟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師徒之間的交流會比較頻繁,(但是與建筑師不同他不需要獨立的單體空間來圍和),需要在空間配置上為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辦公區附近增加實習場所,以方便經驗不豐富的員工來咨詢學習。對于成圖人員空間設置上應注意,首先,空間較為獨立、使其成區組團,原因是成圖過程普遍是由多人進行,包括CAD制圖,3d等模型制作及渲染,以及后期P圖等,所以成區組團比較易于整體協助設計師完成方案。其次,需要有相對隔音較好的內部條件,其目的是在制圖過程中會頻繁與設計師溝通,良好的隔音效果可以避免對周邊工作人員的打擾。最后,需要相對寬敞的辦公桌,或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有一個相對獨立的視圖桌,因為部分設計屬于舊建筑改造或過程圖紙深化,這樣一個能夠查看藍圖的桌子是必不可少的。
3總工及項目負責人
除了實際操作項目的員工以外,在人員配置上還包括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工種的“總工,及其項目負責人”,他們負責每個設計項目從開始到結束的分配與驗收,他在辦公空間上需要一個與自己工位相關聯的會客區,主要接待內部同部門人員與外來人員,所以在使用空間上需要相對更加寬敞、開放,但是他們的工位不宜放置在開場辦公區內部,以免對其他員工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又不能過于分離給本部門員工與領導交流造成不便。同時在空間配置上還應與會議區想毗鄰,這樣方便領導間開會或項目負責人與項目組討論方案。
4工程人員
同時,“工程人員”也是不可忽視的群體,他們雖然人數不多僅占總人數的2%~4%,但是沒有他們就不可能保證工程的保質保量完成,他們作為部門中的特殊團體,他們常年在施工現場工作幫助設計師將圖紙變為現實。他們在辦公區的私人物品較少,所以辦公空間對他們而言就成了時而之用,所以在對他們的空間設計上可以相對不必考慮過多,但是也不能忽略,所以可以采用設計師及工程師(辦公室的主要使用者)工位條件優先原則,在滿足舒適的前提下進行排布。
5公共使用區域
(1)茶歇區以上是針對不同工種,以具體需求為基礎,在空間使用上的差別設計方案。而在公共空間上應該注意那些內容呢?首先,公共茶歇區,因為設計工作與大多數非設計專業辦公工作性質有所不同,原因在于,設計工作往往會出現周期短、任務重,需要經常熬夜加班的情況。這樣一來一個舒適的能讓員工有歸屬感的辦公空間需要一個為大腦充電的公共休息空間,這樣的空間不僅可以滿足員工短暫的休息,同時可以與午餐、閱讀空間合為一體,使空間富有豐富性,又能減少空間的浪費,同時又能滿足使用者的多種需求。(2)打印區打印區,在設計公司是必不可少的,在這樣的大型設計單位幾乎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獨立的打印室,而打印機會產生噪音以及在打印過程中產生臭氧對空氣產生某種程度的污染,所以現代的辦公空間往往選擇將打印室分割獨立出來,使之作為一個獨立的封閉空間存在,而由于它是圖紙的集散、梳理的重要區域,所以我認為打印空間應該同時包含圖紙審閱、梳理、裝訂、儲存等功能,這樣不僅節省空間,同時可以為辦公人員提供最便捷直接的服務。(3)接待區接待區,一般位于部門的入口處,用來登記外來人員以及處理辦公室內部勤雜等任務,它的空間需求應該不僅僅是鄰近出入口,更要做好對辦公區的封閉與隔斷作用,同時又能滿足于辦公空間內部無障礙的連通,使之更好的滿足被服務者的使用需求。
三、依據空間屬性營造空間氛圍
在空間環境的營造方面,我認為可以有以下手法。
1色彩應用
首先,在色彩的應用上:在開場辦公區可以使用多變的鮮艷的顏色,色調可以以暖色為主,以保證使用者保持積極、亢奮的工作狀態,同時營造輕松開放的工作環境;公共休息區,由于休息區囊括餐飲、閱讀、交流等功能,所以適合使用冷色調顏色,使員工在休息之余保持相對理智的思維狀態;打印區,由于特定的功能需求,所以在空間色彩使用上適用于白色,原因在于可以保證圖紙在閱讀過程中不會被環境色影響導致閱讀失誤,其次由于圖紙堆放較為無序,白色可以便于查閱者尋找所需資料。
2材料應用
其次,在用料上:開場辦公區適用于使用較為整潔的材料,比如環氧地平地面,涂料墻體裝飾,目的是給人以整潔、明快的感覺,使使用者直觀體會到空間的屬性;公共休閑區,適于使用木材,或相對軟性的材料,目的是使使用者體會到空間的舒適與親近感,滿足空間在使用者心里層面上的歸屬感。
3使用設施
最后,在室內設施使用方面:比如公共設施包括桌椅,書架,以及點綴性裝飾等等,適合擺放一些有創意的設計品,比如,國內外優秀的建筑師或設計師設計的家具產品或裝置藝術品,使辦公室內的設計人員,時時能接觸到優秀的設計,從不同角度尋找靈感的來源,同時使來訪者體會到設計工作室的性質及品位,等等。
四、結語
工作作為人類重要的基本活動之一。除居住場所以外辦公場所是人們最長時間停留生活的地方。辦公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在其中工作的人的身心健康,同時影響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并連帶影響公司的效益。本論文以北京某大型設計院為研究基礎,對辦公環境中的使用者進行調研分析,依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作者:劉一 單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