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生物論文
第一篇
一、問題導學法應用于生物教學中的模式
“問題導學法”重點在于把教學轉變為導學,學生自己主動去收集、自學、鉆研,積極轉變個人角色,形成渴望知之而主動求知、求教的積極學習過程,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自己就可以找到如何去學習,學習的目標是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自己通過問題這個途徑獲得新知識、并具備加工和處理的能力.而老師的角色主要是收集資料,提出問題,做到及時準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點還是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通過個人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給出答案,而老師僅僅是一種引導作用,在必要時老師可以適當的講解,并補充部分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協調老師和學生之間角色的轉變,促進學生的學習和老師教學的積極性.
二、問題導學法應用于生物教學的實施方法
1.設置問題
課堂教學的問題導學的關鍵的一部,要以課本教學內容為依據,將具體的教學內容問題化,通過設置問題,對教學程序和內容不斷展開和推進.常規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新課結束時,直接把相關的問題告知學生,然后學生自己帶著問題預習和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或者直接帶著問題到課堂中討論.例如在講解蛋白質這一節內容時,可以圍繞教學大綱,設計如下問題: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什么?蛋白質需經過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氨基酸有多少種?結構上的特點是哪里?基酸是怎樣形成蛋白質的?什么是脫水縮合?肽鍵的表達式怎么寫?脫下的水,水中的氨和氧分別來自什么?
2.自主探索
老師把問題交給學生后,學生就可以帶著任務去思考這些問題了,學生可以自己查閱,也可以咨詢,或者直接上網去查詢,通過這些路徑,學生既可以帶著興趣學習,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有效的“自主探索學習”,通過自主探索的過程學習,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3.課堂講解
新課開始,老師帶著問題進入教學內容,通過講解知識點把問題帶入課堂情境之中,對于簡單的問題可以直接由學生自己來回答,部分復雜的小組討論,然后給出答案,復雜的重點內容,老師精講,突出要點難點,講授時力求開門見山,內容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講透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通過問題的引導和課堂的講解,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增加,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能力和方法.
4.適當的檢測
問題庫中抽出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引導和提示對課堂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測試,學生課堂直接回答,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學生對內容掌握不太理想,可以在布置下一次課堂內容時候,適當增加該部分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繼續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布置下次課的問題.
5.復習
學生帶著問題復習,學生自由查閱和思考問題,然后重復上述的教學步驟.
三、問題導學在生物教學中的優勢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時相互依存的,學是教學的最終的目的,而教是一種引導的方式,如何真正的實現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是現代教育機構急需解決的問題.就高中生物教學而言,課程內容比較繁瑣,課時時數較少,學生在課余時間接觸和運用的時間較為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上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那就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學生成分利用的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彌補課堂教學時數不足的局限,激發學習的興趣.問題導學法以問題為中心,問題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是激發興趣的好方法.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把每一次的教學任務設計成恰當的問題情景,根據教與學的實際,把握課程的知識結構,分清重點與難點,由易到難組織問題進行課堂教學,在教師調動學生質疑的前提下,學生預先熟習本課為起點,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掌握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理論知識.對問題的理解,較容易的由學生單獨探究來完成,較難的可直接教學講解和討論.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收集和建立問題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拓展個人的知識面,提升個人業務素質.
四、總結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激發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個人的邏輯思維.
作者:陳永祥 單位: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
第二篇
一、生物課堂情境的來源
生物課堂情境素材的選擇,是多方面的.從實物、圖像視頻到實驗等都可以成為生物課堂情境的來源.
1.生活是課程的源泉
生物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大樹底下好乘涼”就蘊含著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的道理.把生物科學與學生平時關注的生物現象聯系起來,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
2.教材知識或高考試題創設情境
教材情境材料往往都是編著者精心選擇,教師要深度挖掘課本可以利用的明顯的或隱含的情境,如:小資料和課外閱讀等.另外,高考生物情境題的命制也調控著生物教學的方向,比如對基因、低碳等的關注.
3.通過實驗創設情境
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常用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實驗室實驗、課堂演示實驗等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從而提出猜想,發現規律.如在課堂中,做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能幫助學生透徹、準確理解滲透作用原理.
4.以諺語、俗語、詩歌等創設情境
諺語、俗語、詩歌等文本資料鮮明思維簡潔性與易接受性.教師要博覽群書,提高自己人文素養,關注那些與教材密切的材料.以諺語、俗語、詩歌作為情境,喚起學生的聯想,使之作為引導性材料.
5.以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
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將直觀意象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由此產生感覺信息并被編碼加工儲存于學生記憶之中.直觀形象的思維,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如,運用多媒體展示花、蝶、石子、鐘乳石、投入水中的畫面.可以幫助學生澄清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
二、情境創設的原則
一堂好課的標準并不僅僅是情境的熱鬧,更多的是生物情境要為教學的內容服務,要推動課堂,以情激發學生思考.因此,教師要強化情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超越情境、發展學生生物思維能力.
1.堅持生物情境的目的性
任何新穎或趣味的課堂生物情境都可以烘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但情境的引入與融入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喚醒學生情感,以引導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最終誘發學生對教材的思考.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發現問題、發現情境中的沖突所在,潛移默化地將學生引入教學過程之中.
2.促進問題的解決
問題解決的實質就是知識獲得的心理過程.情境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的橋梁和中介.教師要遵循由內而外的方式,明確地、有意識地外化學科思維方法,借助情境,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脫離問題解決的課堂情境,只是一堆材料的堆砌.教師要把握情境與目標的關聯,精心設計.
3.素材選擇新穎有趣
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已經不適合時發表展的趨勢興趣是學生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如何分析免疫力的作用?可以舉花粉過敏的例子,啟示學生適度的免疫力有助于生物體的健康;而過強的免疫力則可能適得其反.引導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情境選用適度和適中
教學情境對活躍課堂氣氛與激發學生思維無疑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情境選用要突出其學生體驗科學發現過程、主動的探究活動與理解生物科學方法.同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教學情境,一使情境教學成為高中生物教學的助推力.
三、總結
總之,情境教學是以學生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為引導,在情境中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積極參與,從而最終完成教學任務.
作者:王飛 單位: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
第三篇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提問的功能和作用
如在講“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不同人的體溫是否相同?(2)在不同的環境下,人的體溫是否會發生變化?(3)提問是否會出現失調的現象呢?上述的問題都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探究起來也就興致勃勃,解決了問題學生自然而然的也就能掌握內環境的穩態與生理意義.所以,在教學和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提出問題是生物教師和學生溝通的一個重要工具.教學對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常見的活動過程,可以稱為“共同解決式教學方法”.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實際上是學生的經驗和語言素質提高的過程.通過教師的問題,學生可以改變原始的、不正確的認知結構,形成一個更有利于知識理解的思維狀態,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學知識.所以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理解的狀態,選擇正確的能引起學生進一步思考的提問方式,從而使他們獨立的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并且不斷深化理解課本知識.
二、提問要貼近學生生活,注重情感教學
在進行生物教學時,有些教師不能很好的掌握提問的時機,甚至不知道如何提問,從而引起了不必要的問題.有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很好地表達提問的意圖,或設計的問題太淺顯,而不能讓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回答.因此,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提出問題的用意,是用來實現什么目的,想讓學生明白什么道理或掌握什么樣的知識,只有這樣的問題才會起到既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與水平,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這些理論知識,從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順利的運用.注重加強情感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課堂學習就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如,在講“DNA分子結構”的時候,我問學生:DNA分子結構與螺旋式樓梯相比,有相似的地方嗎?學生們經過合作探究、自主分析之后,總結出:可以將DNA的主鏈稱為樓梯的扶手,而分子內部的堿基對就好比是樓梯的臺階.這樣的提問,將原本抽象難懂的概念變成了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理解也就不再困難了.學習是充實個人的內在力量,是實現個人發展目標與自我價值的必經之路.教學涉及到的是一個集體,是一個可以稱為專門學習的共同體.教學就是集學習、探討、情感交流為一體的過程,教師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礎上,通過更新教育觀念,從教學整體發展考慮,開展團隊學習,最終實現自我超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模式的優化已然成為教學改革發展的新趨勢,在促進高中生物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學校競爭力、推動新課程改革進程等方面貢獻很大.
三、引導學生在提問中思考,拓展思維能力
人們也可以借助于猜測和想象形成一個大概的假設和判斷,而后尋求原因,以驗證自己初始判斷正確與否.如,在講“免疫調節”時,我讓學生先回憶他們曾經注射過的疫苗,并說說這些疫苗能起到哪些作用.隨后,通過學生的回憶來聯系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免疫有初步的了解.接著我讓學生觀看關于艾滋病的視頻,讓他們了解艾滋病人的生活,從而讓學生思考:艾滋病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傳播的?我們如何預防艾滋病呢?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們很容易就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了.所以,教師應該在精心的研讀課本和了解學生接受情況的基礎上,緊密聯系教材提問.
要讓問題體現出所學課本中的難點重點,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也要讓學生能夠理解并解決這些問題.所以一節課的有效生成,其中一部分在于將問題呈現給學生,只要問的適當,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教學效果也顯而易見了.同時也要注重因人施教,要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提問時,根據問題的難度來選擇回答問題的對象.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以及師生與教材之間都是有著內在聯系的,只有教師有明確的教育意識,將師生平等化,才會主動地關心學生,對教育工作也就充滿積極主動的態度.而教師的肢體語言在教學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讓學生覺得信心百倍.
四、總結
總之,生物課堂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擁有興趣參與的同時達到思辨的目的,只有興趣和參與性提高了,學生才能愛上生物,走進生物。
作者:梁清姍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淮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