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共振成像檢查
磁共振成像是影像技術的一項革新技術,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醫學以及神經學的發展。磁共振成像具有對軟組織具有較好的分辨力;具有多種成像,有利于對病灶的觀察,使醫療診斷更準確;可根據檢查的需要自由選取剖面;對人體沒有電磁損傷等特點。核磁共振的主要缺點是:檢查時間較長,費用較為昂貴,由于磁場較強,會引起一些特殊病人的不適。
2檢查方法的選擇
由于急診患者情況較為危急,應根據患者的特點以及病變部位選擇合適的影像診斷方法。檢查方法選擇的原則為在保證病人安全的情況下,選擇安全、高效、便捷、便宜、準確的檢查方法。
2.1頭部及五官急診中,較為容易出現的患者多為顱內出現、腦血栓、腦栓塞、顱腦外傷等,較為合適的檢查手段為磁共振成像檢查和CT檢查。由于磁共振成像技術檢查時間較長,所以在急診中多選用CT對患者進行檢查。對于眼外傷或喉外傷等患者,利用CT檢查仍舊具有診斷價值。
2.2胸腹部由于胸腹部內多為實質性臟器,所以在對胸腹部疾病的急診患者進行檢查時,首選超聲檢查和CT檢查。對于胃、腎、脾、肝等器官進行檢查時,應首先進行超聲檢查,若需對患者病灶進行進一步觀察,則應選擇CT檢查。當出現體內大血管損傷時,應選擇CT檢查手法,對血管進行檢查。大部分的重傷員無法采取站立位完成檢查,平臥位的胸片極大地降低了胸腔積液的檢出率,可以選擇CT平掃加三維重建成像,排除液氣胸、氣管損傷、縱隔氣腫和心肺鈍挫傷的同時,還可以了解胸壁軟組織的損傷情況和肋骨骨折情況。急診醫師對嚴重創傷患者首選創傷重點超聲評估法(focusedassessmentofsonogra—phyfortrauma,FAST),檢測腹腔、胸腔、心包有無液,由于不要求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因此可以在幾分鐘內快速判斷有無腔內出血和臟器損傷,較CT更為快捷、方便。也有學者認為,超聲診斷氣胸、積液,具有便捷、可靠、無輻射低成本的優點。
2.3頸椎與關節對于骨外傷的急診患者一般采取X線或檢查,由于這種方法的檢查時間較短,為患者的治療節省時間。對于骨外傷,也可選取CT檢查,尤其是螺旋CT檢查方法,能夠發現隱匿骨折,對多處骨折部位能夠清晰掃描,對患者的體位沒有具體要求。
3急診中影響技術的合理使用
隨著醫療體系的發展,影像技術在急診中的應用逐漸增多,并提高了急診患者的搶救率和診斷的準確率。但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來治療不同的患者。對于胸腹部內臟受損的患者應首先選有B超進行檢查,而且可以直接對患者進行檢查,對環境要求較低。對于急性顱內出血以及空腔臟器受損的患者應首選CT檢查技術,能夠對受損部位的觀察更加清晰。美國Hopkins醫院急診科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表明,急診入院患者常規進行CT和MRI檢查從1998年的6%升到2007年的15%。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可用來檢查腦、脊髓以及軟骨組織的損傷情況,但對于顱內出血和顱內骨折的檢查相對于CT檢查略顯不足。對于急診患者影像技術檢查方法的選擇以及對患者的鑒定都應該與臨床相結合,根據醫生的初步診斷以及臨床表現,選擇合適的影像學技術進行準確、及時的分析和鑒定。應持有對病人負責的心態選擇相關檢測方法,本著科學、人文、負責、合理的標準,在提高診斷準確率的基礎上降低影像技術檢測對患者所造成的副作用以及相關的經濟負擔。
作者:張超 單位:湖南省長沙市中心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