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歷史論文
一、分組分層教學存在的問題
很多學生對于教師的這種基于差異性的分層十分敏感,容易對教師做出的某種動作和行為做出錯誤的理解,能夠敏銳地感覺到這種區(qū)別對待的程度。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即使要進行分層,也應該盡量避免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要做到隱形分層和合理地評價學生。導致降低對所謂“壞學生”的要求分組分層的教學目的在于避免學生產生所謂的“共同發(fā)展”,按照分層的不同,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標,但這不意味著學生可以不用達到基本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必然有一個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然而為了能集中力量培養(yǎng)那些好學生,很多教師以分層為借口,降低了對部分所謂“壞學生”的要求,一些經過分層后確定的初級教學目標往往就成為那些學生的終極教學目標,這種情況與分層教學最初的目的相背離。
二、解決分組分層教學問題的對策
1.把握分組尺度
在分組分層教學中,教師沒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所有的要求和差異,更要避免在學生面前貼上好壞的標簽。另外,在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作業(yè)時,教師沒有必要明確指出哪個學生應該完成什么樣的作業(yè),較為明智的選擇是向學生一次性提供多種層次的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選擇,允許學生可以先完成一部分歷史題目,然后在空閑時間里完成剩余部分,即給學生一定的容錯空間。在完成遺留任務之后,這部分學生可以同其他學生一起去完成新的任務,這就使他們在學習新內容的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遺留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學習了新知識,而且還能很好地溫習舊知識,加深了對舊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他們真正把握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2.正確合理地分組分層
分組分層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組內分層,另一種是組間分層。前者的特點是組內成員之間存在差異,組間沒有差異;后者是依據(jù)個人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在我國高中階段的教學中,依據(jù)個人的學習能力進行分組是不正確的,違反了教學規(guī)章、教學秩序和教學目標。正確的做法是組內分層,也就是組員之間可以存在差距,組間不能存在差距。
在分組時,教師應保證各個組之間不同層次的組員在其他組都能夠找到相應的競爭對手,以良性競爭的方法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同時,教師還要鼓勵組內成員通過合作,完成某種難度較高的任務,然后通過教師的總結、學生的討論,使各組成員都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當然,教師還應該注重分組的內在標度,把相同水平的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之中,促使學生只有組的差別,而沒有層次的差別。這樣一來,各個組內的成員都能相互合作、相互競爭,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現(xiàn)自我能力的機會,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成長,在幫助他人中不斷得到提高。
三、總結
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是目標分層和學生評價分層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徹底打消傳統(tǒng)的好壞學生的分組分層理念,充分重視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采用適合不同層次學生進步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郭雙劍 單位:江西省贛縣中學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