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學前教育論文
一、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有限的學前教育主要偏向城市,農村學前教育是個短板。根據2010年統計數據,全國學齡前兒童總數量約為9560萬,其中農村學齡前兒童占70%,約6692萬人。全國幼兒園共13.8萬所,其中農村地區幼兒園園數為10.05萬所,占全國總幼兒園園數的72.8%。但農村在園兒童比例偏低,至今仍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前兒童沒有機會接受學前教育。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包括在鄉鎮政府所在地的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由個人籌辦的的較小規模的庭院式個體幼兒園以及個別農村小學附設的學前班,辦學力量主要以民辦為主,幾乎占幼兒園總數的90%。從目前的農村學前教育狀況來看,盡管近幾年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因農村學前教育主要以民辦為主,在編教師少,師資力量還比較薄弱、教師整體素質偏低,教師對課程的基本認識不足、教學目標不明確,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仍然制約了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1.布局不合理
在農村,由于各個自然村的人口不等,學前兒童的數量不足以辦園,往往幾個村子的兒童合并在一個園中,這種集中辦園的方法,從表面上來看,規模是有了,但由于過于集中而布局不合理,客觀上造成了一些學前兒童入園不方便的問題。如:出于學前兒童安全的角度考量,家長需要每天往返接送,從所在村子到幼兒園所在地,一般情況下家長要行程兩公里以上,交通不便不言而喻。尤其是遭遇到惡劣的天氣,家長、兒童更是苦不堪言。即使有一些條件較好的幼兒園提供校車,也仍然令兒童家長們有所擔心。在農村,由于個體和集體開辦的幼兒園占多數,資金投入困難,所謂的校車相當一部分達不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多是社會車輛中被強制報廢或接近報廢的破損車輛,難以保證乘車兒童的人身安全。
2.教育條件差
農村學前教育設施簡陋,教育教學條件較差。一般的農村幼兒園場地是就地農房或是新建的平房,加上一塊平地院落作為兒童的室外活動場所,零星散落著蹺蹺板、兒童滑梯等幾種活動器材,硬件設施不完備,各種兒童游戲難以進行,嚴重影響了兒童的正常活動,束縛了兒童活潑愛動的天性。兒童的活動場地小,常常是孩子們一堆堆玩在一起,顯得較為擁擠,即使開展常規的體育活動也因為場地狹窄而受限。這樣一來,教師盡量把孩子們安撫在教室里上課學習,保證不了他們正常的室外活動量。
3.管理不到位
由于我國實行的是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各級政府對學前兒童教育的管理權限逐層下放,很少或甚至沒有專項教育經費投入。教育主管部門缺乏應有的統籌規劃與管理,尤其是集體或者個體所辦的學前教育,大多存在學前教育行為不規范,隨意性大,各種安全隱患嚴重。如學前兒童的室內、室外活動時間沒有統一規定和可參照的時長標準;學前兒童活動項目沒有設置;學前兒童自我行為能力沒有可參考的基本要求等。即使對某些方面有要求,但由于教育部門監管乏力,落實往往難以到位。如學前教育的規模和人均占地面積有明確要求,而事實上,多數學前兒童處于擁擠狀態,正常活動受限。另外,有些學前教育機構存在消防及安全教育措施不力,學前兒童易遭受到多種傷害等問題,讓家長深感憂慮,而又無可奈何。
4.教育質量差
在農村,學前教育突出的問題是教育質量較差,不能滿足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這一狀況和農村學前教育合格的師資嚴重不足密切相關。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加上農村學前兒童數量較大,很多農村私立幼兒園生師比過高,大班現象比較普遍,這是造成農村學前教育水平較低、教育質量較差的一個重要方面。另一個方面是,農村學前教育的師資整體表現為素質偏低。農村學前教育的師資很多只是具有高中或者專科文憑的農村當地的年輕畢業生,她們具備一定的學前教育的相關專業知識和能力,但大多缺乏教學經驗和耐心,難以解決日常教育的一些突發狀況,離合格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仍有一定的距離。
另外,在農村學前兒童的教育過程中,還普遍存在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因為農村教師缺乏專門的學前教育職業培訓,教育觀念陳舊,科學教育的意識薄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好套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手段,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以及教室為中心的方式來進行學前教育,把讀書、識字、書寫、計算等技能的培養當成主要的教育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上講,是讓學前兒童提前學習了小學一年級的課程,這種片面重視知識灌輸、揠苗助長的行為,弱化了學前兒童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導致農村學前教育的質量難以提高,無疑是違背了學前兒童的教育規律,不利于農村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前兒童在未來的小學階段的厭學現象。
二、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對策
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針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普遍出現的各種問題,把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服務產品體系,加大對學前公共教育的投入,提供豐富的學前教育資源,應該成為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要職責。
1.加強政府管理力度
農村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是推進全社會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承擔更多的責任。應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保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把農村學前教育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范疇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發揮學前教育的教育補償功能。促進學前教育管理更加科學和規范。在政府強化監管的條件下,引導各種學前教育機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2.合理布局學前教育
2010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在大鄉鎮和大村獨立建園,小村設分園或聯合辦園,人口分散地區舉辦流動幼兒園、季節班等,逐步完善縣、鄉、村學前教育網絡。”據此,地方政府可以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的多種學前教育形式,對于學前教育的選址要以方便農村兒童就近入園為出發點,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從而更好地彌補當地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不足,滿足農村學前兒童的教育需求,體現學前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完成好農村學前教育這項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
3.改善學前教育條件
農村學前教育由于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沒有引起政府足夠的重視。面對農村學前教育的簡陋硬件,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著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園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學前教育措施,完善場地、活動室等基礎設施建設,保證農村學前兒童有一個寬敞、明亮、童趣化、資源豐富的環境。
4.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我國農村人口較多,因此,農村學前教育是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然要求。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要從培養和提高學前教師的專業水平入手。首先是穩定師資隊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對學前教師的任職要求,建立師資審定和考核制度,對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備現代科學教育知識、兒童觀和專業精神的教師,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其次是強化師資隊伍成長。在學前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和成長,除了依靠職前的教育培養,更需要從立足本職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進行終身的研究和學習。因為學前教育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不斷地研究學前兒童在發展水平、能力、認知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促使每一名兒童都能獲得成功。在這個教育和研究過程中,教師獲得了職業精神的升華,也收獲了自我成長的快樂。學前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當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三、結論
學前教育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影響人的一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時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學前教育階段是兒童智力迅速發育成長的奠基階段。因此,在我國農村發展學前教育具有極高的社會發展價值。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也是解決我國農村教育問題,推進農村現代化和整個社會共同進步的公共福利事業。
作者:王原璞 單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