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英小學德育課程現狀差異性分析
(一)課程內容的差異
英國小學德育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五個方面:其一,在整個青少年階段,要加強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責任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其二,使學生掌握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這主要是從孩童階段就要開始培養學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例如生理衛生教育等;其三,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與公民意識,讓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能夠敢于表達自己的觀念,具有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其四,加強對學生的團結合作的能力與意識的重點培養,讓學生正確認識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尊重各地域的文化風俗以及他人的價值觀,能夠與人平等溝通交流、團結合作;其五,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探索能力、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這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英國在世界上的作用及地位,并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而中國的小學德育課程內容主要是以繼承和發揚中華民主傳統的優良德育傳統為主,也是由五項基本內容構成,即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紀教育等,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法律意識,宣揚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品質。中英兩國的小學德育課程內容都強調層次性和多樣性,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的不同,而設置科學合理的德育課程內容。但是,英國采用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因此在小學德育課程內容上必定會強調資產階級的統治與服務,重視民主政治教育和人權教育。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制度,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相結合,其民族特色鮮明,把集體主義作為核心,突出政治思想教育。
(二)教學方法的差異
在英國的小學德育教學課堂上,教師更偏重于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角色扮演中,這樣更容讓學生更真實的體會到身處他境、身為他人的感受以及應對能力,這樣會讓學生更加懂得德育的重要性,也會在生活中更加重視自己的行為規范。此外,教師還會經常組織課外教學,會開展很多的團隊合作活動,教師通過不同的途徑,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正確的認識,并能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團隊合作能力。這樣不僅能夠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中國的小學德育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主要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德育知識,其教學方法主要分為四種:講授法、問題探究法、實踐法以及通過現代教育媒體豐富教學內容等。雖然我國的小學德育教材中都設置了辨析討論、角色扮演、調查訪問、實踐活動、主題班會、案例分析等內容,但是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少有教師會在課堂上將其完全落實。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德育教學觀念將會得到大大改善,其教學方法將會是多樣化的。由上可知,英國的小學德育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強調學生親身參與,重視角色扮演的作用。而我國的小學德育教學方法則偏重于以教師為主題的正面灌輸方法,以教師的個人見解和知識儲備向學生講解德育知識,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不是很明顯。
二、英國小學德育教學對我國小學德育教學的啟示
(一)在小學德育課程目標方面的啟示
雖然我國在德育課程教學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我國的小學德育課程目標仍然過多的停留在維護社會安定和滿足政治需要上,而對培養學生的個人道德品質和社會能力的重視度比英國遠遠要小,這就啟示我國小學德育課程目標應該同時重視愛國與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將二者有機結合。我國教學工作者們應該深入調查研究,通過跟蹤調查的方式,找到我國小學德育課程目標上存在的不現實性,并且進行有效的改進和完善。讓我國小學德育課程目標的視野更加的開闊,讓愛國與個人發展齊頭并進,讓學生在國家的未來發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在小學德育課程內容方面的啟示
我國德育課程內容一般都與國家與社會的政治生活聯系較為緊密,雖然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殊性,在我國小學德育課程內容中的政治思想內容相對中學較少,但就內容和內容編排上對于小學生來說仍然略顯生澀、乏味。以兩國小學德育教材為例,英國的小學德育教材《生命線》主要以各個具體事例為載體,如:如何幫助他人,如何關心他人等。讓學生能設身處地的對實際發生在身邊的事進行思考并以此達到學習的目的,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對學習產生聯想,容易產生共鳴;而我國的教材《品德與生活》在實際內容上實際與《生命線》類似,但在課程設置上對于情景設置和課堂互動相對較少、操作性不強。因此在英國小學德育課程內容的啟示下,我國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特點和身心發展狀況,對課程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編排,科學地選擇課程內容,增強課堂情景教學和互動教學內容,有目標的進行內容的設置,并且在在政治教育方面,不僅要重視本國的政治教育,還應該涉及到國際政治以及世界上的前沿問題,這就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成長與時俱進,同時,還應該加強民主制度與法制建設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民主意識,讓學生有能力參與到社會事物中。同時,由于我國的地域差異較大,還應該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民族風俗習慣,教材也應該有所不同。
(三)在小學德育教學方法方面的啟示
個人道德素質的提高是長期培養和熏陶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自然的使學生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道德感。現今我國小學的德育方式還主要是以強行灌輸為主,缺乏啟發和誘導,對于心智還未發育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我國的小學德育教學在方法上應該注意小學生特有的年齡特點,應該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也應該多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和情境演示,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就更容易讓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涉及到其它學科的知識,比如藝術、文學、歷史、體育、健康教育等,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總結
小學時我國基礎教育重中之重,小學生的德育對于我國整體國民的道德素質提高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小學的德育教學無論在目的、內容和方法上都和英國有很大的差異,通過分析這些差異,我們找到我們的不足之處,進而吸取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從而促進我國在小學德育教育方面的改革和發展,這就需要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優化,進而培養出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道德高尚、行為文明的新一代青年,讓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中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作者:劉陶甄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