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用專業的語言藝術貫穿課堂
美術教育的目標,就是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美術教師要注意對自身的美術知識與經驗進行梳理,加以學習,重建和更新知識體系。在課堂中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形成創意,并運用專業的美術語言加以表達。例如3~4年級時,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開始強調對基本造型元素的認識,其中“線條、形狀、色彩與肌理等造型元素”是該學段學生需要初步認識的專業美術語言。在《設計生活標志》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了線條的基本知識,并有意識地用語言藝術強調:“設計藝術中主要運用了直線、曲線、折線這些基本線條,我們要在創作中注意線的長短、疏密、粗細變化。”在《植物籽顆粒》一課中,教師講解范畫從“魚———線造型;孔雀———面造型;兔子———點造型”等專業語言入手,引導學生觀察作品、創作表現,使得學生作品各異,能夠出現不同特點的畫面,從而獲得全新的視覺效果。美術教師在課堂傳遞專業的美術語言,與學生的藝術創作交流的過程中會產生“教”與“學”的互動,師生間的觀察認知與情感交流,信息傳遞與合作探究,乃至技術體驗和評價活動都需要語言藝術的支持與輔助,所以說,運用專業的語言藝術貫穿課堂,對于學生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起著關鍵作用。專業的美術語言運用會對學生的美術學習產生極大的影響和幫助,促進學生學會觀察、大膽實踐創造和形成樂于交流的學習態度。
二、有效靈活的語言藝術激勵學生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言語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的語言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就是因為它能傳達出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教學語言在講求藝術性時離不開情感。美術課堂中,運用有效靈活的語言藝術激勵學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們教師把握情感主線,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講授《會動的小人》一課時,教師突破教學重難點,運用語言藝術鼓勵學生自我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小人怎么也固定不好,誰能來幫幫老師呢?”學生爭先恐后舉手上前嘗試,教師及時用激勵性語言回應:“這個方法真好,老師怎么就沒有想到呢?”“你的這個辦法更巧妙,看來你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好孩子。”一系列的激勵性語言,使得學生自信心增強,能夠在課堂中享受美術課程的“愉悅性”。在《杯子的設計》一課中,學生表達自己的設計思路,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也注意運用有效靈活的語言藝術激勵學生:“哦,你這個杯子要送給媽媽,你真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你這個杯子要送好朋友,設計可真巧妙,他用你的杯子喝水一定會感受到你的心意的,老師祝愿你們友誼長存。”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師有效靈活地運用語言藝術激勵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氛圍,逐步形成學生的美術情感價值觀,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品位,進而通過美術實踐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形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美術教師是美的使者,作為一位美術教師,要具備美術的專業素養。專業素養不僅要能將美術知識、技能技法教給學生,還要在舉手投足間將美麗的語言藝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在課堂的導入還是在教學環節的設置,教師適時地關心和激勵性的評價都會帶給學生親切感和愉悅感,這種愉悅感可以持續影響學生的心靈和藝術行為,為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提供養分。
由此可見,美術課堂中教師豐富而有內涵的語言藝術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這就要求我們美術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設計美術教學方法,并配有行之有效的教學語言,充分發揮美術課的語言藝術,為學生開啟美術殿堂的智慧之門。
作者: 任瑋 單位: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