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四角”天空,走向社會,尋求豐富多彩的習作樂園
1、按學生的村落、社區,親自去尋找鄉土文化
不同的村落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要鼓勵學生親自去尋找并體驗自己村落的鄉土氣息。探尋所處村落名勝古跡的文化內涵,找尋所處村落的歷史名人或是英雄先烈,追尋名人足跡,弘揚先輩精神,從而加深對所屬村落鄉土文化的理解。不同的村落或者社區在禮俗上也存在著差異,具體體現在婚喪嫁娶等方面。學生對家鄉風俗習慣的親身體驗,能夠深切感受鄉親之間的情感維系,以其體現出的淳樸民風。
2、老師帶隊,全員、全面探索重點的人文景點
通過學生自主尋找之后,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導游的角色,讓學生對所屬村落蘊含的鄉土文化進行解說,學生在解說的過程中既深化了對深化了對鄉土文化的理解,在同學之間也分享了更有關鄉土文化的內容。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對重點的人文景觀進行游覽,帶領學生深入體驗鄉土內涵。
3、利用網絡、多媒體、系統地體驗鄉土文化
并不是所有的景點我們都能,足之所及;并不是所有的景觀我們都能,目之所及。所以我們要借助多媒體為我們展示更加全面的人文地理資源。組織學生進行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系統地體驗鄉土文化,激發熱愛大自然之情。
二、精心設計教學模式,激發欲望,描繪廣博的鄉土人文景觀
鄉土作文的突出特點就在于“鄉土特色”,“鄉土特色”蘊含在鄉土文化之中,因此在鄉土作文教學中要力求依托鄉土文化,優化作文教學模式,從而描繪出更加豐富的鄉土人文景觀。
1、課內拓展:讓學生有“源”而寫,養成自主探究的精神
鄉土資源是學生寫作的源泉,只有在學生對鄉土文化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才能更好地對鄉土作文的寫作進行指導。教師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學生對鄉土文化有了整體感知,下一步就是如何將對鄉土文化的理解運用到作文的寫作中。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激發興趣、親近自然、融入社會,從而開闊視野。針對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教師要重點做好課程內外的延伸。例如,在講解《回鄉偶書》時,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借助“離家”、“鄉音”等詞語通過積極的自主探究,能夠深刻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同時也激發出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作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同一題目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切入,可以以鄉土文化加深對家鄉的愛,也可以在鄉情和親情中突出對鄉土文化的理解,在對比中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教師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有助于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形成自主探究的精神。
2、課外延伸:鄉土資源整合、深化
學生根據鄉土文化進行作文,習作中的情感流露是建立在對家鄉文化深深的愛的基礎上的。家鄉的特產是學生引以為傲的,家鄉的新變化也足以讓學生振奮不已。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對生活的親身觀察、體驗,寫成的鄉土作文是非常珍貴的,是一個地方鄉土文化的縮影。教師應該積極把利用學生、學校等引入課堂教學而生成的新資源進行整合。對有價值的資源進行匯集、保存以方便進一步的研究、交流和實現資源共享。
三、總結
鄉土作文教學打破了封閉的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走出了“四角”天地,讓學生自由充分地去接觸自然,體驗自然之美:去貼近生活,觀察生活之真。鄉土作文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同時也能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總之,鄉土作文教學為我們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作者:李耀柏 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漢岔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