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一、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況
信息技術課程安排不夠科學。一個星期一次課,由于時間的間隔學生很容易就忘記前一次課所教的內容,加上農村孩子家里沒有條件備有計算機,這就不能夠及時地溫習所學的功課,學有所忘,何況信息技術更注重的是運用,而不是像其他科目一樣重于理論知識。同時,有些教師持有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信息技術教學不是那么重要,因此,在教學時,比較注重理論上的傳授,而不注重信息技術技能的掌握。有時甚至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課程時間來觀看視頻,信息技術課堂成了學生觀看電影、打游戲、娛樂的時間。
二、加強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些,為了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和前途,要注重信息技術的傳授,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解決今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有一技之長,為學生今后的信息技術學習打好基礎。雖然信息技術教學不是高考科目,但卻越來越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所用。因此,學校要轉變教學理念,首先要熟悉中學信息技術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課程內容。其次,教師要靈活地應對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難,面對學生的疑惑要耐心講解,考慮到農村孩子的特殊情況。
2、解決機子少、學生人數(shù)多的問題
根據學生多,機子少的情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人數(shù)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安排,將學生分配成小組,將教學內容分配成各個小組完成教學學習任務。對于機子不夠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習小組輪流使用。對于完成任務好的小組,教師可以嘉獎,而對于合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幫助。這樣不僅能夠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使用機子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都知道動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機子的操作能力和消化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技術和內容,而合作學習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之間合作的能力,為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合作精神。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小組的學習情況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不斷地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來調整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質量。
3、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資源
作為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熟練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而且還要具備修理機子的本領,將本來就少的機子修理好,改進硬件設備,想辦法提高寬帶網絡速度,寬帶速度提高了既方便教師查閱教學資料,而且也便于學生上網查閱學習資料。更重要的是便于信息課程的進行,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讓更多的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用來服務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4、改進教學課程安排和課程內容
當前中學生的學習任務非常繁重,學習時間也很緊張。但是學校不能因為升學率而忽視了信息技術課程,而是應當秉著培養(yǎng)綜合人才的辦學理念來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備綜合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在安排信息技術課程時,課程之間的安排時間間隔不宜過長。課程內容也要將實踐技能和理論技能安排好,不能只講理論部分而忽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教學內容不宜過于復雜,農村中學的學生信息技術基礎不太好,教師切勿心急,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同時還要在教學中充滿耐心。(本文來自于《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雜志。《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雜志簡介詳見)
三、總結
總之,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一定要受到學校的重視,將傳統(tǒng)的那種不是高考科目就不重要的教學觀念改變到。作為學校領導人以及信息技術科任教師,一定要秉著負責、全面、育人的態(tài)度來辦學教學。作為直接同學生接觸的信息技術教師,首先得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不能將信息技術課程時間變?yōu)閷W生方式壓力時間,也不能將信息技術教學任務簡單化,應當有計劃、有安排地準備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科學地安排教學任務,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得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基礎,在學生已經掌握的信息技術技能和知識的基礎之上,帶領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
作者:謝廣鋒 單位:云南省建水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