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地理教學論文
一、精心挑選案例充分挖掘素材
案例的選取和編寫要注意幾點。一是要與教材緊密相關,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更為直觀快捷地學習知識點,因此,所選案例一定要體現教材所包含的知識點,這樣對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非常重要。二是所選案例要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一定要是從生活實踐中所采擷的,貼近生活的案例不僅易于讀懂、理解,還能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活潑性,于無形中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三是一定要新穎,盡量避免老套陳舊。教師可以從媒體的最新報道中提取案例信息,以時事為案例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于不知不覺中了解了時事新聞,又能使課堂教學更貼近社會,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以點帶面全面分析知識點
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不應只局限于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的講解,而應該以點帶面,以一個案例將整個知識體系給梳理一遍。這樣雖然比較耗費時間,但一遍遍地梳理知識體系有利于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搭好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功。
比如在學習《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章節時,教師在舉汾渭谷地的例子同時,不應只局限于其地處平原人口聚集。這時可聯系課本生態環境建設,荒漠化防治以黃土高原為例的內容,進而分析人口大量集中對于環境的影響以及治理的措施及方法。由此鋪開,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章的印象。地理是一門綜合的學科,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地理中都有很好的交叉和體現,我們不能把他們硬分成兩塊,所以在講課時,要注意進行交叉式教學。這時教師就應該積極開放教學思路,理解案例自身的內涵,對案例進行必要的加工,充分發揮案例的作用。
三、加強師生互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學生在臺下聽老師一個人照本宣科地講解案例,然后根據老師布置的任務進行練習和記憶,這不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案例教學。真正的案例教學應該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個良性互動,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學習。以案例為平臺,教師可以將更多地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予其更大的發揮空間。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地展開研討和探究,引導他們自由地展開交流和合作,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到解決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當的角色是引導者和解答者,當學生遇到困惑時為學生解答疑惑。而不是教師一人的獨角戲,學生在臺下缺乏興趣,昏昏欲睡,不僅打擊了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課堂效率也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案例的搜集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案例的針對性,更切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又能夠豐富案例的獲取途徑。學生參與了案例制作過程,在老師講解案例的時候會覺得這個案例與自己有關,因而會聽的更為認真,更容易接受,課堂效率也大為提高。(本文來自于《新課程導學》雜志。《新課程導學》雜志簡介詳見)
四、結束語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于案例的選擇,不能隨意敷衍了事。可以采取交流合作,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搜集和編寫,省時省力并且有利于保證案例的高質量。案例的選取最好與教材緊密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從最新時事中提取。除此之外,在講解案例的時候要注意從整體把握,以點帶面,搭好知識體系框架。并且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我相信,經過廣大教師不懈地探索,案例教學必定為高中地理課堂增添不少魅力。
作者:何雅坤 單位: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