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通識教育論文
1通識教育的概念分析及教育理念
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臺灣特別行政區創辦的著名的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以及臺灣輔仁大學等,在通識教育中,也在努力將學生培養成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兼備的人才,教育教學中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廣度與深度,開拓學生的新視野,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
2通識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及其意義價值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制度越來越漠視通識教育,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通識教育受到了部分學者的質疑,但是其性質決定了通識教育存在的合理性,通識教育的存在對社會發展也是極為重要的。
2.1多元文化的社會迫切需要高等院校實施通識教育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多元化文化也在各國加強經濟交流的同時不斷地發展、壯大。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整個世界日趨一體化,世界各國文化各種各樣、光彩熠熠,吸引其他國家的人們融入其中,使各國文化得到不斷地傳承和發展。中國自古就是文化大國,但是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文化固步自封,在這多元文化的社會里,我們必須摒棄固步自封的態度,借鑒其他國家不同的優秀文化,求同存異,尊重各國文化存在的事實,學會欣賞其他文化的長處。但是在當代教育專業化趨向越來越嚴重,導致人和知識變成了單向度,人與知識的道德倫理、基本情感開始劃分“楚河漢界”,面對這類問題,我們必須正視并且重視起來,重視高等院校中通識教育的實施,從根本上遏制此類問題繼續惡化。
2.2我國專業化教育模式迫切需要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出現
專業化教育的出現在當時對我國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專業化教育也呈現出諸多的缺陷。高校對于專業的劃分過于強勢,將學生的學習限制在一個狹窄知識領域,這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職業的變化,不利于學生全面的展現自己的才能。由于當前工作崗位的多樣性,社會要求高等教育為其培養出深入了解社會、市場以及社會人人性的人才。
3臺灣通識教育對大陸高等院校實施通識教育的啟示及意義
如今,世界各大學對通識教育越來越重視,中國作為世界國家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也應對通識教育充分重視起來,否則便會失去國際共識,失去一定的國際話語權。通識教育是整個臺灣教育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許多院校設有通識教育中心,并配有專職教師隊伍。而且臺灣通識教育實施時間較長,值得我們大陸高等院校借鑒、學習,將其較為成熟的教學理念、課程設置創新式的應用于大陸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中。
3.1通識教育的推行和實施并非能夠一蹴而就的
真正的實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它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所謂的大力支持不單指政策上的支持,更多地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予一定的經費援助。此外,通識教育的順利實施不能單靠一人的力量,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群策群力是該教育推行和實施的必備要素,高等院校的領導和教師要達成共識,如此,大陸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改革才有可能取得實效。
3.2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
根據各學校自身的專業特點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將其分為三個模塊,即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以及學術講座,教學領域也應全面,無論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在教學內容中都要有所體現。此外,通識教育還包括課余文化、科技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此類活動對于大學生知識的全面拓展具有深刻的意義。
3.3通識教育的推行和實施的困難之一離不開傳道解惑的主人公——教師
與專業教育相比,通識教育教學對教師提出的能力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具備較為寬泛的知識面、掌握較高的專業學術水平,而且還要具備分析和解決不同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實施通識教育的大陸高等院校需要盡快對通識教育師資進行培訓,從而提高教師通識教學的水平。(本文來自于《學術論壇》雜志。《學術論壇》雜志簡介詳見)
4結語
我國提倡素質教育最有效的實現方式實際上應屬通識教育,它能夠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自主選課,鼓勵學生充分發展個性,跨專業自主選課,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素質。本文綜合性闡述了通識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實施的必要性及運行模式,以供各院校參考。
作者:耿利紅 單位:西安外事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