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通識教育論文
一、工程學通識教育的內涵
第一,培育學生的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工程活動的靈魂,應該通過所有的學校活動來實現。
第二,培養價值分析判斷能力。通過對工程倫理(科學倫理、技術倫理、工程倫理)、人機工程學、社會責任、工程創新、工程社會學與工程共同體等內容的了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能運用哲學方法對各種價值理念進行分析、判斷。
第三,培養工程科學精神。通過工程哲學、技術史和工程演化論等內容的了解和學習,培養學生辯證的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
第四,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主要在教學活動中由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學生的自行領悟形成。第五,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工程美學與工程文化、環境保護等提升工程技術人員的綜合素養,促進科學發展觀和社會倫理道德養成。堅持正確應用自然科學建設、改良工程實踐活動,維護社會的安全穩定,保護生態環境。
二、工程學通識教育的具體實施
1.工程學通識教育教學計劃
根據高職教育活動規律和高職工科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經過連續三屆學生的教學實踐,制訂了分階段進行工程學通識教育的培養計劃。
2.工程學通識教育講座
開設工程學通識教育的專題講座(有條件的可以開設成選修課)。通過一個個小的專題講座,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工程學的內涵和了解、學習工程學理論的重要性。實施形式主要是通過教師講授,學生自己學習討論,參觀學習,上網查閱資料,總結交流等形式完成。通過這個環節,能最大限度地擴充制造類學生的知識面,強化人文知識,改善學科知識結構,開闊學生的視野,強化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培養學生科學、技術、工程三元論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工程活動素養。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制造專業在工程學通識教育的部分內容和活動形式?;顒雍笠髮W生寫心得體會,并進行交流。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去除工程學基礎理論“無用、無關”、“無能、無力”等錯誤觀念。
3.畢業設計中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
在認真分析高職制造類專業教學目標,反復進行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對制造專業傳統的畢業設計實施內容和要求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結合工程學理論增加工程實踐活動的訓練內容,并針對具體的環節從工程思維能力培養的角度提出訓練要求。該環節結合具體的工程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高職專業實踐環節課程的情境模擬優勢,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技術技能和工程意識。在工程實踐中堅持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團結協作,敢于懷疑,勇于承擔;嚴謹治學,容許不同觀點,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勇于創新,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性。通過共同討論,不但可以強化學習的效果,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方便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水平。(本文來自于《機械職業教育》雜志。《機械職業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4.工程學通識教育的專題研討
在廣泛開展普及工程學通識教育的基礎上,開展一些相關的專題研討與交流,通過一些典型的工程學應用案例(包括社會上與工程學相關的熱點事件和議題),采用老師介紹、學生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匯報、專家點評等活動形式,引導、啟發、激勵學生,強化工程社會責任意識,加速高職制造專業學生的工程價值觀和工程道德養成。
作者:盧萬強 羅忠良 傅駿 吳代建 單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