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學生管理論文
一、基于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之上的心理資本概念解讀
心理資本理論堅持認為,正常的個體都應該擁有四個方面的特質:一是擁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二是在困難和壓力面前充滿自信;三是在事業遭遇挫折甚至失敗時滿懷希望;四是在情緒體驗過程中堅持樂觀和堅韌性的統一。Luthans認為,心理資本是存在于組織和個體中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既然心理資本是人類的心理特征,那么它就應該可以進行開發與管理。對個體心理資本可以進行專門的開發、設計與管理,如調節心理情緒、釋放心理壓力和撫慰心理創傷等,從而提高個體在組織單位中的工作績效。組織心理資本與組織的工作績效、滿意度等因素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可通過教育和培訓的形式,使心理資本形成一種全新的資本,將其投入到組織和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中,從而有效地提高組織和企業的資本運作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心理資本開發的重要性
1.能夠滿足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各高校的學生規模都成倍增長,學生的身心素質也變得更加參差不齊。伴隨著高校學生工作難度的增大,各種各樣生理與心理的問題也凸顯出來。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效率、管理積極性以及身心的健康與發展。
2.能夠防止高校學生工作出現倦怠問題
工作倦怠主要是指組織(企業)或個人在資本運作、職業發展和工作分析中產生的情緒衰竭、工作動機強度下降和工作積極性降低等負性心理。高校學生工作倦怠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管理工作兩個層面上。教師的教學工作倦怠主要是由教學壓力、發展與晉升壓力、人際壓力和職稱評定壓力等導致的心理疲倦。學生的管理工作倦怠則主要是由事務性忙碌、管理風險、學生傷害事故干預與處理等導致的精力衰竭??傮w來說,工作倦怠的產生需要借助心理資本來進行有效的調節。
3.符合高校學生工作專業化的要求
高校學生工作的專業化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高校教師資質認定的強制性和法制化建設不斷加強;二是學生管理工作者專家化水平不斷提高;三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培訓的力度不斷加大;四是高校學生工作組織基礎不斷堅實;五是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全面鋪開。面對高校學生工作專業化的要求,高校只有不斷加強心理資本的運作與開發,才有可能為高校學生工作者創建和諧、進步、高效和專業的發展空間。
4.能夠提高高校的綜合競爭力
高校學生工作硬成本(各種生產成本、會計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等)通過投入預算和消耗審計可以很快地確認;軟成本主要指組織或企業硬成本之外的員工工作狀態、工作情緒、精神滿足感和價值觀等心理資本。硬成本是高校學生工作正常運行的基礎,軟成本則是高校學生工作正常運作的保障。應該說,硬成本的投入最終是會受限制的,而心理資本的開發與管理則是無窮無盡的。高校應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心理資本進行開發與管理,并將其運用到高校學生日常管理中,這不但可以促進高校學生工作者身心的健康發展,并使他們產生較高的工作效率,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學生管理的水平,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最終提高高校的綜合競爭力。
三、高校學生工作者心理資本開發與管理的建議
1.找準心理資本開發的角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必須找準心理資本開發的角度,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能夠獲取發展的優勢。
(1)從學生工作者培訓的角度
教育培訓內容應是廣泛的,包括實務技術培訓和管理經驗交流等。而有關心理資本開發與管理方面的培訓,則應專注于對學生工作者心理品質的培育,如堅定的信念、樂觀的心態和堅強的意志品質等。
(2)從高校薪資設計的角度
目前,我國高校主要采用的是硬性薪酬管理的方式??冃ЧべY實施之前,高校管理者實體工資主要由國家統發薪金+職務津貼+課酬(獎金)三部分組成;績效工資實施之后,高校管理者實體工資則主要由國家保底薪水+職務津貼+績效獎組成。以上各部分都是以現金的方式支付的,而現金支付很容易使高校學生工作者忽視高校實際管理之間存在的差異,使高校之間形成了直觀鮮明的對比,造成高校學生工作者心理的失衡,并在無形中影響了高校的發展。
(3)從高校學生工作者職業發展的角度
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開發與管理對高校的組織前景具有較大的影響,而心理資本的開發與管理對高校學生工作者的態度和離職傾向的影響是巨大的。高校學生工作者作為一種職業,其未來發展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在基層和中層之間徘徊直至退休(職務“休眠”);二是由基層管理者向更高層管理者發展(職務晉升)。由于高層管理者的職位和人數甚少,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管理者的需要。因此,前者是大多數高校學生工作者的歸宿,這部分員工只能利用個人對本職工作的喜歡來維系工作的原動力。由此可以斷定:心理資本正是影響大多數高校學生工作者工作績效的主要因素。
(4)從高校學生工作者心理扶持計劃的角度
對高校學生工作者的心理扶持可以借鑒企業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計劃。EAP計劃是在歐美國家比較常見的企業員工心理服務方式。高校學生工作和企業經營與運作之間雖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對教職工和學生的管理方面,與企業又有較大的共性。因此,高??梢云刚堄匈Y質的專業心理服務機構為學生工作者提供心理撫慰和創傷干預等專業服務,還可以建立專業的服務機構,為學生工作者提供心理預防和干預的服務。應該說,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已經建立了類似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的機構,稍作完善后使其為高校學生工作者提供服務應該更有優勢。
2.進一步明晰心理資本管理的內涵
(1)激發高校學生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
研究證實,“自信”對管理工作績效的影響是巨大的。為了激發高校學生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讓高校學生工作者確立可實現的工作目標,使他們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幸福;也可以讓學生工作者主動積極地積累成功的經驗,以載體的方式加以宣傳,或通過出版正式書籍的方式進行保存和推廣,這可以充分滿足高校學生工作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展示或推介與本校學生工作者受教育經歷、個性特質、工作能力和任務難度等相似或相同的其他高校學生工作的成功案例,加強高校間“成功學生工作經驗”的交流,使高校學生工作者學會欣賞他人。三是有組織、有目的地利用“社會說服”的力量,即高校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國內外社會(高校)值得尊敬、名望較高的學者或公眾所接受和認同的能力非凡的人,讓他們對高校學生展開正向的暗示、評價或勸說。
(2)培育高校學生工作者的個人“希望”
為了能使高校學生工作者在工作中滿懷“希望”,學??梢詮囊韵路矫鎸λ麄冞M行培育。一是確立并分解學生管理目標。目標管理理論認為,目標是組織或個體為滿足需要而期望達到的成就結果,也是工作追求的導向物。二是在確立目標時必須將目標滿足需要的程度與目標強化動機的“誘導”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將個人目標融于組織目標中,通過目標分解,讓員工明確個人目標的實現就是組織目標的回歸,二者是統一的,個人的“希望”就是組織的“希望”。
(3)培育高校學生工作者樂觀、幸福的心態
高校學生工作者的“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勇敢接受和面對失敗,并對失敗進行積極的客觀歸因。由于人和社會具有復雜性,學生工作遭遇失敗、錯誤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只要積極客觀地進行歸因,就能為下一步工作奠定成功的基礎。二是認識并欣賞當下的幸福。高校學生工作者只有學會認識和欣賞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才會有暫時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為維持繼續工作的熱情奠定心理基礎。三是謀劃并尋找未來進步和發展的機會。高校學生工作既具有常規性,又有著很大的風險性和挑戰性。高校學生工作者只有正確認識學生工作的復雜性和前瞻性,才能擁有積極向上和幸福樂觀的心態,并以此應對各種管理風險與挑戰。
(4)培養高校學生工作者的“堅韌性”
堅韌主要是指組織(企業)或個體在發展中遭遇困難、挫折時不退縮、不放棄,迅速整合資源并最終實現恢復和超越的品格。心理資本理論中的“堅韌性”不僅表現在組織和個體對工作成就的無限追求上,還表現在對困難、挫折的不氣餒和對追求成功的堅定不移上。高校學生工作者要勇于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并在奮斗的過程中形成百折不撓的精神和不怕失敗的氣概,以便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周淼泉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生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