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數學論文
1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死板,沒有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室習慣“滿堂灌”,不給學生留一點自由的時間消化知識,也沒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環節中。有的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課時緊張的時候,甚至一節課能夠從頭講到尾,還拖堂數分鐘方能將課程內容講完。但是這種教學方式的效率往往是最低下的,不僅教師備課吃力,授課費勁,學生學習起來也覺得疲憊不堪,毫無興趣。但是實際上,學生預習課文的時間還不到一節課的四分之一,而且不清楚的地方也遠沒有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那么多,教師的苦口婆心很多時候都是在做無用功。有的教師滿堂灌僅僅是為了心安理得,認為自己已經將所有知識點都講完了,已經盡到了做一名教師的責任,殊不知,這種以自我為中心,忽視與學生溝通,讓學生參與教學的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1.2教學與實際脫離
應用題之所以稱為應用題,關鍵在于其具有應用性,但是當今數學應用題教學似乎已經扭曲了應用題最原始的學習目的,學生學習數學應用題已經不是為了運用數學,而是為了學會運用標準的模式去回答問題,得到分數。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其學習一門學科有很重要的影響,如果學生發現自己學習數學應用題毫無意義,將很容易喪失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即使教師把理論解釋得頭頭是道,學生也不會因此而對數學產生好感,反而會將之視為自己的一個包袱,學生學得累,教師也教得辛苦。
2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2.1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基礎的數學應用題教學不能夠忽略,例如一些基本的三角公式,定理,以及一些數量關系,如:總價=單價X數量等。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增加一些與時代緊密聯系的教學內容,例如在08年可以講述北京奧運會、汶川地震等,10年可以講述上海世博會,14年可以講述馬聯失航等問題,以北京奧運會為例,僅僅是水立方鳥巢的設計就涉及許多幾何問題、單價問題、工程材料運輸等,又能與速度路程等問題聯系起來。而運動員的花樣表演,力量角逐,速度比拼等賽事也能夠簡化為許多數學模型。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多設置一些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比如在講述幾何面積求解的應用題時,可以讓學生分組制作幾何平面模型,通過實際操作對公式有更深的印象,還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集體學習,與人合作的樂趣。
提問也是一種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方式,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教學問題,并且按照學生平時的教學表現選擇回答問題的學生,通過提問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態,同時提高學生的警惕感,督促學生不放松平時對數學應用題的學習。如果該生回答不出問題,教師也不應該批評學生,而應該勉勵學生,并且提醒學生下次有可能繼續提問。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該題的印象,又能夠給學生一定的學習壓力,使其更加重視對數學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將被動的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的學習模式,學會學習數學,并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風格。
2.2理論聯系實際
實際上數學是許多學科的基礎工具,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對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不能夠脫離實際。在運動會比賽上,在交通公路上,在買賣市場中,在無垠大海上,在科技前沿領域里,都有數學的影子。教師在講速度追及問題的時候,可以以航海為背景,逆水行船和順水行船和相對,相向行駛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講授例題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畫出關鍵的數據,將這些數據放到速度模型中,一一對應,并且將相關的比賽追及問題,汽車追尾等問題與之類比,讓學生充分理解有關速度追及問題的應用題。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需要擺正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避免使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單一,還要注意將教學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應用題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數學應用題的方法,形成數學思維。
作者:白淼 單位:鐵東八馬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