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社會管理論文
一、暢通利益表達渠道
新聞傳媒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肩負著人民的利益表達的使命,必須發聲、發語。社會管理中要重視和發揮新聞傳媒的社會利益表達作用,社會管理主體對新聞媒體應加以正確引導。新聞媒體堅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基層,針對人民的正當利益訴求,正確理性的表達,采用平民化的視角,給予人文關懷。重視對突發事件的深入報道,對突發事件的解決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促使社會問題解決和社會矛盾的化解。新聞媒體要傾聽人民的利益心聲,為人民的利益發聲,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提高利益協調功能并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二、完善矛盾調處機制
基層管理是社會管理的基石。社會轉型期間基層社會矛盾凸顯,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政府征地過程中的矛盾、城市規劃中的拆遷、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的不公平等等,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全穩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矛盾調處機制,妥善解決基層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1.加強處理社會矛盾的組織領導
在暢通利益表達渠道的基礎上,加強處理社會矛盾的組織領導,增強社會矛盾處理的意識。強化思想認識,做到組織領導到位,在領導精力、組織保證、力量投放均加大傾斜力度,切實增強處理好社會矛盾的責任感。要把處理好社會矛盾作為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的重要手段加以推進,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手段全力推進。完善社會矛盾處理組織設置,堅持以人為本的處理原則,努力搭建處理社會矛盾的平臺,強化組織的處理職能。
2.完善社會矛盾調處的保障制度
科學劃分影響社會穩定的社會矛盾類型,制定出臺相關的制度、法規,明確各種矛盾處理的程序方法,為處理社會矛盾提供制度支持;加大處理社會矛盾的財力支持,為矛盾處理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加強社會矛盾處理的隊伍建設,吸納政治覺悟高、擅長做群眾工作的人,為矛盾處理增加人力支持。另外,在處理社會矛盾時,堅持思想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針對社會矛盾,不能運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綜合運用多種處理辦法,了解掌握群眾的生活實際和想法,妥善處理社會矛盾,防止事件演變為影響社會安定的惡性事件。
三、建立柔性維穩機制
在社會管理過程中,存在兩種維穩方式。一種是剛性維穩,即針對嚴重的違法犯罪活動而采取的強硬的打擊手段,維護社會安定秩序和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二是柔性維穩,即針對人民內部矛盾而采取民主溫和手段,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手段,較之剛性管理手段更能收到成效。正如老子所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道德經》)尤其在市場化條件下,為增強社會管理的韌性,增進管理服務的厚度,維護社會安定穩定時,必須建立柔性維穩機制。
1.轉變傳統維穩思維,樹立柔性維穩思維
傳統維穩過程中,政府加大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維穩,但是矛盾數量有增無減依舊升級,維穩局面陷入“越維穩越不穩”的尷尬境地。這是由于傳統的維穩思維局限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跟不上社會的新發展和新形勢,不能滿足現代管理的要求。針對新時期社會管理中的新矛盾,我們需要轉變穩定壓倒一切的維穩思維,樹立柔性維穩思維。不僅在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源頭性、基礎性的工作下功夫,還要從政策制定層面化解社會矛盾,讓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末端。(本文來自于《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簡介詳見。)
2.實現維穩從靜態管理到動態管理的轉變
社會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存在于一個產生、解決、再產生、再解決的過程,傳統維穩是為了穩定而穩定,是一種靜止、僵化的維穩管理模式。社會矛盾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對靜態管理維穩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管理過程中努力做到從被動應對到積極預防、從事后控制到源頭治理、從剛性管制到柔性關懷的轉變,推動維穩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維護新時期社會的安全穩定。
作者:張會靜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