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社會管理論文
一、國有企業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的必要性
一是適應和融入創新社會管理形勢,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是由企業與社會的關系決定的。社會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的整體,而這個整體的主體是由于物質條件而相互聯系起來的人群。企業是由一部分帶有利益關系相互聯系的人群組織,它既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相互獨立的小社會;而企業的人既是企業的成員又是社會的一份子,這種緊密聯系的群體,形成了大社會,承載著共同的社會管理功能和責任。企業加強社會管理和服務的任務責無旁貸。
二是適應和融入創新社會管理形勢,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是國有企業的發展對社會管理必然需要。企業的職工生存在同一社會中,分配公正、就業公正、教育公正、醫療公正、司法公正、環境和諧等是影響員工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影響企業發展的智慧和活力。不注重公平,忽視群眾利益,則矛盾不斷,隊伍不穩,工作難推進。因此,要正確認識企業發展和職工利益的關系,公正解決分配問題,克服分配不公、公正缺失、矛盾層出、隊伍不穩、凝聚力下降等。只有這樣,企業才有凝聚力、向心力、引領力。國有企業在深化改革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和面對社會矛盾的凸顯期,只有強化社會管理,服務好職工群眾,企業才會和諧穩定,職工才能安居樂業。而只有這樣的環境,企業才能為實現自己的發展任務凝心聚力,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二、國有企業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的重點
適應和融入創新社會管理形勢,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應注重以下三方面。
第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快企業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企業切實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群眾的根本利益。國有企業只有實現自身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創新社會管理形勢,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才有能力履行社會管理的更多責任,多為職工辦實事,滿足職工群眾的要求;才能盡力搞好合理分配,力求公平,減少矛盾。加強企業的社會管理和服務,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利益,重在工作務實,措施得力。而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著力加快發展中凝聚全體智慧,謀劃企業發展,提高效益,不斷提升能力,積累管理與服務的財富和擴大再生產與推動發展的能力。所以說,企業要千方百計謀發展、創效益,制定企業發展和謀求職工利益的得力措施,著力實踐發展目標,讓全體員工共同享受企業發展成果。
第二,以民生為本,切實維護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適應和融入創新社會管理形勢,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要切實維護職工利益,并力求實現企業內部公平。要把思想統一到重視“民心、民意、民愿”和維護職工利益上來。為此,企業應不斷建立健全社會管理和服務機制,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擴大就業的員工招聘、教育、培訓和管理的用工制度;建立健全工資績效管理和考核辦法,處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平關系;建立健全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機制等。
第三,適應和融入創新社會管理形勢,進一步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要把社會管理和服務融入各項工作之中。社會管理和服務的目的是管理和服務。因此,國有企業應把社會管理和服務融入各項工作中,不斷促進企業的社會管理和服務取得實效。為此,應抓好四個結合:
一是把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與加強企業工作、與完成企業生產經營總體目標結合起來。國有企業在組織領導和開展正常工作時,應把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的有關工作統籌部署,具體指導,使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與企業整體工作協調有序。要把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結合起來。國有企業在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時不能脫離或偏離企業工作中心,應在務實求效的前提下創新工作,扎實推進,確保兩者目標實現。
二是把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與學習教育培養新時代員工隊伍結合起來。社會管理的目的是落實以人為本,確保社會穩定。通過對職工群眾的教育疏導工作,提高思想認識和素質。這有助于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
三是把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同服務職工群眾結合起來。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的目的,是服務人民群眾。為此,把服務職工群眾作為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四是把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同比學趕幫,提高企業凝聚力結合起來。強化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的主體是“人”。國有企業應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帶頭作用,開展務實的比學趕幫活動,以點帶線、線連面,促進企業凝聚合力。
作者:林曉燕 魯梅 單位:蘭州石化三聯公司 蘭州石化物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