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誠信的科學含義和重要意義
1、誠信是立身處世之本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人之為人的基本要求,是人立足于社會的基礎。商鞅立木樹信,一諾千金,變法成功,國富民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帝王無信,自取其辱,身死國亡。由此可見,誠信是做人首要的道德條件,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2、誠信是社會交往之道
荀子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誠信是人與人交往中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中國蔬菜之鄉”王樂義自覺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感動中國,人人敬重;某些學生在與老師、同學甚至家人交往中言行不一,或者找借口向老師同學借錢卻賴賬不還;或者為了躲避責任而欺騙他人,失信于人,人人疏遠。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這是社會人際交往的必然規律。
3、誠信是職業生涯之關鍵
李嘉誠告誡我們:“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老劉從前是一家國企的高級工程師,是廠里培養的“土”專家:選送讀研,又出國培訓,后來提拔為設計室主任,掌握了企業的核心技術。為此,單位與他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并給予豐厚的待遇。剛開始,老劉很知足。不久,他接觸到一家私營企業的老板,受到誘惑,出賣企業機密。事情敗露后,跳槽到競爭對手的麾下。不料知識更新的速度一日千里,幾年后,這家私企榨干了他的油水,變了臉。因為一件小事,老板的兒子陰著臉諷刺他說:“天知道,這些年你會不會像過去一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刺激讓他如夢方醒,但晚了,因為他的失信行為,在同行中早已沒有了后路??梢姡\信是人在職場上的立身之本,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呂氏春秋》:“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只有誠實守信,社會才會有序,國家才會安定,個人才得以發展。正如廣東精神宣傳歌曲所唱:“做人實在誠于信,才能圓了追求的夢。”
二、技校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外在原因
1、社會不良風氣影響
社會上領導干部貪贓枉法、生活腐化墮落的案例時有曝光,政治領域的不正之風影響嚴重,致使青年學生誠信缺失;商場上的假冒偽劣、商業欺詐現象屢禁不止,經濟領域的誠信缺失影響惡劣,導致青年學生缺乏誠信責任意識;宣傳工作的有償新聞、學術上的抄襲剽竊等行為時有發生,文化領域的弄虛作假必然對青年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2、家庭誠信教育模糊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搖籃,既是第一學校,又是終身課堂。但一些家長存在重智輕德的錯誤觀念;常有輕易許諾,事后不兌現的錯誤行為;甚至出現因害怕子女涉世未深而“諄諄教誨”孩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錯誤引導。這些都對子女誠信品質的培養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二)內在原因
當前技校學生多是九零后,他們涉世不深,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容易被社會中的某些腐敗現象迷惑,片面地認為真實的社會就是每個人只為自己打算的社會,看不到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承擔責任,把握不好社會生活的主流和發展趨勢。認識的片面、觀念的偏頗以及個性的壓抑,致使學生存在責任意識淡薄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學業不負責。部分技校生學習上沒有動力,抱著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態度,上課踏著鈴聲來、下課踩著鈴聲走,課上打瞌睡、課下玩游戲。二是對情感不負責。許多技校生把談戀愛當作一種時尚,打著“不求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的旗號,隨意更換戀人。三是遇到問題推卸責任。不少學生遇到問題不會從自身找原因,總是把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如成績不好是老師教得不好,人際關系不好,是同學不好相處,工作找不到是后臺不夠硬。四是對生命不珍惜。通宵達旦上網、動不動就輕生的學生不在少數。五是對自己的言行不負責。有些學生與人交談時“粗口成章”,在網上隨意發帖,散布謠言,還美其名曰言論自由。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不負責任的人,談何誠信?
三、加強技校生誠信教育的方法
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養成。誠信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長期的教育培養和實踐養成。在新時期,我們要將“廣東精神”轉化為自己行動的引領,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引導技校生全面學習廣大人民群眾的誠信品質,深刻認識誠信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體會誠信在人的成長、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把誠信認識化為誠信意識,主動把誠信理念變為誠信行為。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
有句古話說得好:“故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它道出了環境對人所起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要凈化社會風氣,宣揚積極向上的文化,弘揚“國家興亡,人人有責”傳統美德,強化誠信、責任等價值理念的宣傳,努力營造一個以誠信為榮,虛假為恥的社會輿論氛圍,為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增強學校誠信教育的效果
學校要充分運用一切輿論宣傳工具,利用校園網、廣播、校園電視新聞、校園內的走廊、墻壁、板報欄等宣傳陣地,通過富有特色的漫畫、書法作品、名人故事、手抄報等,形成一個倡導和尊重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精神起著規范、引導、示范、激勵和約束的作用,可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學校應該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大力開展以誠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各種輿論陣地為依托,采用演講比賽、辯論賽、文藝匯演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及時準確地向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引導學生自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總結校園內的典型事例和各種爭創活動,如在學生當中開展校園之星的評選、文明班級的評選、優秀學生的評選,引入誠信的考核,使更多的學生文明守信、追求進步、爭當先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誠信教育任重道遠,但只要全民齊心,誠信一定能夠真正地深入人心,在社會上蔚然成風。
作者:何秀蘭 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