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教學論文
一、巧借物理學科生動性,營造師生有效互動教學情境
初中物理教師在組織師生互動活動時,要將學生主體內在潛能激發,主動參與意識培養,作為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揚長”積極情感,“避短”消極情態,利用物理學科的生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等積極特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之中,“主動性”放置于互動之中.例如,在講“光的反射”時,教者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利用該節知識內容的生動豐富特性,在導入新課環節,向學生主體提出“小明同學想將一束與水平面成30°角的太陽光豎直射入深井內,如圖所示,請你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度數.”生活問題,能營造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氛圍,拉近初中生與教師的距離,從而激發初中生的主動參與“欲望”,為初中生主動的開展師生互動探知教學內容奠定“基礎”.
二、凸顯問題探析雙邊性,開展師生互動探析交流活動
問題案例是知識點內涵要義及其教學目標要求進程有效呈現的“載體”.問題案例探析過程,就是主導特性與主體特性有效交融、有效鍛煉的過程.師生有效互動是問題案例教學活動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初中物理教師在案例教學活動中,應延長探析案例活動的過程,將學生放置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全過程,圍繞物理案例解答的關鍵點、困難處,教師發揮點撥、引導、指導作用,進行師生互動活動,實現案例解析活動效能的有效提升.
例如,某校師生自制了一臺電烘箱.電烘箱的電阻絲通過5A的電流時,每分鐘可產生6.6×104J的熱量.求(1)此時電阻絲的電功率;(2)此時電阻絲的電阻;(3)此時電阻絲的工作電壓.在此問題案例教學時,教師先結合案例內容,提出問題:解答時需要運用的知識點是什么?這些知識點有什么特點?本題解答的關鍵點是什么?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觀察問題活動,在學生探析問題等量關系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師生互動交流活動,學生得出該問題解答思路:已知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和所用時間,并且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等于電烘箱消耗的電能,根據公式P=Wt=Qt可求電烘箱的電功率;再利用公式求出電阻絲工作的電阻.此時,教師再次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形成解題策略:本題考查電功率、電阻的計算,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應用,還要知道本題中消耗的電能全部轉化成了熱能.
三、利用主體內在反思性,推進師生雙邊互動評價實效
對學習過程的表現和不足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是學習效能、學習素養取得提升的重要條件.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能動反思特性,但又受自身學習素養的制約,反思的過程不流暢,程度不深刻.因此,在物理學科學習活動中,教師可將反思過程指導滲透于師生互動活動中,與學生開展有的放矢的討論活動,幫助學生明晰學習方法,改正思考缺陷,樹立良好習慣,使師生之間互動評價活動更具效能.
例如,在講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測物體質量時,一般不考慮空氣浮力,因此存在一定誤差.一個人用體重秤測得自己體重為80kg,如果人的密度和水差不多,空氣密度為1.29kg/m,那么這個人的真實質量為多少?”時,教師采用互動評價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結合所設置的解題過程,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活動,學生通過教師提出的啟示性問題,進行探究分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行探析解題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對比的過程,反思程度更加深刻,反思效能更加顯著.
四、總結
總之,師生互動活動的開展,是教學活動深入推進的“要素”之一.初中物理教師在師生互動活動開展中,要利用教學活動要素的現有特性,引導學生參與積極性,通過多樣性的師生活動,實現教學相長.
作者:丁海亞 單位:江蘇濱海縣陸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