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物理教學論文
第一篇
一、“問題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模擬場景,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物理現象,物理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老師可以模擬一個學生們常見的生活情境,以自己言行去引導學生,叫學生可以發現其中被隱藏起來的物理現象,從而發現問題,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起同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他們會主動的尋找問題的答案。例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彩虹,對于它的顏色的組成,它出現的條件等等一系列問題。真正的把物理將生活結合起來,不僅讓同學們更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2.合作探討,解決難題
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后,同學們以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研究。在老師的幫助下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去搜集資料,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告訴同學留意生活中不容易被發現的物理現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對此產生極大的興趣,由從前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明白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不僅讓學生懂得了團隊精神,還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3.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意識
問題學習是學生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會讓同學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一種狀態,激發內心的求知欲望,擁有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目前學生問老師的問題都是老師加給他們的,一般不是自己提出來帶有自己的想法那類,不利于培養他們使其自主學習。老師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單單只是課本中的,還有在學習過程中的。其次就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以前認為答案就只有一個就是標準答案,老師要培養有自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思考一個問題的過程的價值遠遠高于你得出一個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尋找答案,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的參與到問題當中去。
二、“問題教學”法在物理課堂的實際應用效果
“問題教育”法現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對初中物理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雖然在實際的應用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測的小問題,但是在大體上也絲毫不能影響它的作用。經過長時間的應用和完善,在一些課堂已經呈現出高效學習,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的現象,并且大多數的學校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此一來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不日將實現。那么來了解一下“問題教學”法的實際應用
1.提高了師生感情
在以前的課堂就是單純的說教式、灌輸式。老師在講課,學生聽課,老師怎么講,學生怎么記。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一點互動和交流,這無形之間就拉開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問題教學”法在新的課堂上的應用就完全不一樣了,老師和同學有交流有互動,相互探討問題。每個同學都可以參與進來抒發自己的看法,如果對老師的答案有不同看法完全可以提出來說給老師聽,老師在對其不解或者困惑的地方進行解答與指導,這樣一次次的交流與溝通,一次次思想的碰撞,逐漸將師生的距離拉近,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學生的交流也不會僅限于他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彼此之間的感情會更進一步。(本文來自于《學術論壇》雜志。《學術論壇》雜志簡介詳見)
2.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解決問題,同學們自然就帶著興趣上課,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起來,直接減少了學生走神,老師講課跑題的現象。避免了一個問題老師重復強調,同學記憶時間短的情況。真正的了解物理中的意義,不再只因為考試而尋找答案。打破了中國原有的應試教育。因為有興趣,所以不用死記硬背也可以記住所學的知識。保證了課堂45分鐘的利用率“,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大多數老師和學生的肯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減輕了老師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們在問題中學習,雖然在應用中還可能存在著小問題,但是絲毫不能影響它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希望可以從此方法找到更多好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我國素質教育的目的。
作者:王維斌 單位:內蒙古包頭市北重一中
第二篇
一、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物理學習中少不了對各種物理模型的研究,學生勤于思考,不斷的分析和歸納,其綜合能力才會有所提高。具體的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出適當的物理模型,讓學生相互討論,總結規律,得出結論。或者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用關鍵性的話語激起學生對關鍵問題的思考。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要學習相結合,研究性教學才能發揮其作用。它將引導學生研究問題的思路,加深學生對物理的見解,提高其學習物理的綜合能力。
二、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主動性
1、愉快的物理學習氛圍
一個較為輕松愉快沒有思想束縛的學習氛圍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學生能主動的探索物理學的奧秘,究其因果,這無疑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學習物理的途徑。然而,教師也需要給學生一些或淺或深的解釋,加大其嘗試成功的喜悅的機會,使其保持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用較為輕松的語氣與學生探討,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在適當的時候,將物理問題以幽默的語言表達出來,活躍的氛圍將學生帶入思考中,進入了思考就能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
2、有趣的實驗
有句話叫“實踐出真知”,物理規律都是基于實驗上的。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實踐中尋求規律。而中學生的好奇心剛好在實驗上能得到滿足,物理實驗不僅能給學生心理需求的滿足感而且在實驗后給予其自豪感。這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的一個強大動因。因此,教師應注重物理實驗課程的分配,尤其注意實驗過程的趣味性。在實驗過程中,自然觀察和物理觀察是很重要的環節,它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實驗作出假設,根據自己的假設方向出發進行研究。在實驗變化過程中,觀察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學生的思維將變得更加縝密,創新意識亦會隨之加強。設計有趣的實驗,讓學生充分的發揮其對物理科學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動手動腦的能力。預測結果,設計證明步驟,實驗檢驗各個過程都能讓學生在其中得到鍛煉,從而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培養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1、督促學生善觀察,勤總結
物理,顧名思義就是事物的變化規律與發展道理,它來源于生活。因此,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物理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將自己所發現的一些物理現象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究最后得出結論也是一種能力的提高。其次,勤總結也是至關重要的,它的功效并非大量的習題練習,堆積如山的輔助資料能代替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沒有真正的吸收教師所講知識重點,總結則是將老師所講的知識融會貫通,把老師的講解真正的變為屬于自己的知識。
2、要求學生預習與課后復習
教師可以向同學介紹不同的預習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以及學習習慣選擇。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同學作出不同課后復習要求。提供相關資料,給出明確的預習任務并不定時的抽查,讓學生養成自覺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做好相應的圈點勾劃,用不同的方式在不懂地方作出記號并在上課時及時解決。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作出重點記憶的符號。復習時根據預習的筆記以及課堂上的講解進行查漏補缺,將淡化的記憶再次鞏固,從而讓學生打下扎實的物理學基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可以消除很多課堂學習上的理解障礙。是輕松愉快學習的一個前提。復習能將所學知識強化記憶加深理解,是學習物理必不可少的一步。
3、引導學生對相似點進行比較
物理課程中的某些公式以及概念都有較多的相似之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教師應該對類似知識點進行著重強調,引導學生實行理解記憶。也可以根據知識點的類型進行分類記憶,按不同的知識面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有序的知識庫。根據對概念的理解,對公式的分析,弄清楚其相似之處的原因以及找出其區別的所在。這樣不僅避免了記錯對象還加深了對公式的理解,使得物理學習更加輕松。
四、總結
總的來說,初中物理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以及運用科學的、學生最能接受的教學方案為最優策略。從學生自身學習基礎、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物理學的重點知識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心理上消除抵觸情緒。在課程內容上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在師生情感互動的前提下,共同探討最終實現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取得可觀的成績的同時對物理學習的認識更加深刻。
作者:韓鋒 單位:重慶市開縣岳溪初級中學
第三篇
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點精講,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游戲法、調查法、類比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式學習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某些知識重點,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或口頭表達練習,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在學習關于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識時,可以在講之前將學生分成幾個組,給他們提供實驗器材,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和討論,得出各組的實驗方案進行展示,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方案。此過程中老師要認真地分析學生設計方案,為精講做好充分的準備。另外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類比法應,這不僅能讓學生在相同中發現不同,也能加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記憶。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還可以加入一些游戲,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對平面鏡成像規律進行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做平面鏡成像的游戲,使學生在玩中進行實驗,在實驗中體驗知識要點,形象生動的展現平面鏡成像的規律,這比通過做練習題,口述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課堂上即充滿了活力,又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作為物理教師,只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的每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就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物理中涉及大量的概念,這些概念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基礎。概念學習的優劣將直接影響著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水平的高低。要想很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識,完整、正確地解答計算題,學生需要具備系統的、嚴密的思維能力。有一些學生在面對習題時無從下手,就是因為在思維上有所欠缺。而思維能力又體現在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一題多解的能力。所謂的一題多解指的就是能從多個角度和方位采用多種方法解決物理問題。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例如在講解電壓、電流和功率有關知識點時,就可以引導學生一題多解。
三、課堂聯系現實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存在許許多多的物理現象,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生活現象來講解物理知識。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是學生所常見的,比如走路、騎自行車、早上照鏡子等,這些看來很普通的事情,其實都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學生卻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這些現象的原因。這就需要教師將物理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真切感受物理知識的奧妙,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更強的學習動力來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
在一節新課開講之前,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常見的物理現象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帶著問題去聽課。如在學習“摩擦起電”這節內容時,可以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來進行講解:在干燥的天氣里,當晚上我們脫掉毛衣時,會發出“啪啪”的響聲,有時還能看到火花;在用塑料梳子梳頭時,頭發會隨著梳子飄起來,梳子還可以吸附小紙片,這是怎么回事呢?對于這兩個生活現象學生遇到過,但卻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更想不到這與物理有什么聯系,心中的矛盾會促使學生積極的解決心中的疑問。再如,在講到升華和凝華時,提出日常生活中燈泡用久了會變黑,為什么呢?學生對日常生活的現在有了疑問,就會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起來,同時,學生在平時會更主動的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相結合,這樣,學習的效果會很好。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我們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加強日常生活和課堂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靈活的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合適的教學過程,這樣就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姜鳳童 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寶日希勒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