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高中數學論文
一、教學內容方面的區別
1.知識內容要求方面的區別
初高中數學知識具有“脫節”現象。比如,現行的初中教材中,不要求學生掌握“立方和與差”的公式,因此,初中課本已刪去了這部分知識。而學生升入高中后,學生進行有些高中數學運算時,卻要利用到這兩個公式;還比如,在初中階段,對于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教學大綱一般只要求學生掌握二次項系數為“1”的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對系數不為“1”的情況不要求掌握,但是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生在學習高中教材必修1“函數”這一章節的知識時,如學習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等問題時,卻要求學生利用十字相乘法進行因式分解,并且這時學生會遇到很多二次項系數不是“1”的二次三項式因式分解的題目,但是由于在初中階段學生沒有完全掌握二次項系數不為“1”的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此時學生只能用求根公式解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問題,從而降低了學生的解題效率。
2.課程理念方面的區別
初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體現著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原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數學學習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學習數學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而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要讓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還要重視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形成理性思維,具有創新意識。
3.課程目標方面的區別
初中數學的課程目標著重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符號感、數感、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高中數學的課程目標強調學生不但要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具有較高的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和應用數學與實踐的意識。
二、初高中數學在教學方法上的區別
初中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教師往往都是從實際情景出發引入數學知識,使初中數學具有生活趣味;由于初中數學知識少,內容簡單,課時也充足,教師通常會對有些難點知識反復講授,直到學生掌握為止;部分教師還會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法和題海戰術,使學生獲得理想成績;迫于中考的壓力較大,初中數學教師無論新課還是習題課喜歡用講授法進行教學活動,且一般講得都很細而全,通常不會給學生留自己自主學習、思考的時間,這種教法會養成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習慣。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注重的是知識的理論分析,注重的是學生對所學的數學思想和知識的的實際運用;由于高中數學知識較抽象,授課時,教師注重的是對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培養;由于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多,課時量又相對較少,教師授課時,通常進度較快,教師不可能反復講解重難點知識,也不可能鞏固強化和講全講細各類型題,教師的授課特點只是剖析概念的內涵,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分析重難點。以上這些使部分學生不適應高中學習而影響到了他們的數學學習成績。
三、初高中數學在學習方法上的區別
學生學習初中數學時,由于時間充足、數學題型較少,因而學生練習、反復練習重點題型的時間多、次數多,并且許多數學知識學生只要記準概念、公式、題型,便可以解決許多問題。由于初中階段,數學教學課堂教師通常采取的是講授法,因而培養了學生依靠教師的不良學習習慣,如自己不會定計劃、不自主自學、課前不預習,課后不鞏固復習知識等。學生進入高中后,由于數學課時相對較少,而知識又很多,教師只能講一些較為典型的題目,不可能把所有的題型講全。學生若要提高數學成績,他們必須要具備善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然而,學生剛進入高中時,有些學生由于學習方法方面的“慣性”原因,他們往往會沿用初中的學法,愛死記硬背定義、公式、定理,致使他們學習數學有難度,及時完成數學作業有難度,這顯然影響到了學生進入高中后科學學法的形成。有些學生認為自己上初中時并沒有用多大的功學習,只是在初三臨考時發奮了一二個月學好了數學,甚至還上了重點班,因而認為高中數學也不過如此,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有“輕視”心理、不夠重視,最后也影響了這部分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四、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在許多方面有所不同,作為我們一線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做好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他們的思維能力。
作者:劉學光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